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园地 > 正文

滥用抗菌药物或将导致“无药可救”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儿童更容易生病

2023-05-10 17:22 作者: 汪杨 张维夏 来源: 湖南科技报 47996 次阅读

感冒了,买盒头孢吃几天;发高烧,先输两天液……不少人身体出现不适,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点头孢或输液来“消消炎”。由于群众安全用药意识淡薄,加上一些诊所甚至医院随意使用抗菌药物、药店不凭处方随便出售抗菌药物的现象比较普遍,滥用抗菌药物问题在我国较为突出,儿童群体、农村地区滥用抗菌药物现象尤为严重。 

半年前,50岁的李先生咽痛、干咳,他去附近药店买药时,营业员推荐他买了止咳药和头孢克肟分散片,吃药近一周症状略有好转,但停药一个月左右,症状再次出现,于是李先生就去买了相同的药来吃。这样反反复复,直到最近他服药两周,咳嗽仍未好转,还出现畏寒、胸闷、气促、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他前往医院就诊,拍片检查发现,李先生的肺呈“棉花状”,被诊断为多发性霉菌感染。接诊医生表示,李先生自行随意服用抗菌药物,且服用的还是高级抗菌药物——第三代头孢,长时间抗菌治疗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机大量繁殖,使机体抵抗力严重下降。

没有弄清病因就自行随意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确实较为普遍。另外,不少个体诊所把抗菌药物当‘万能药’,贪图经济利益,动不动就给患者输液‘消炎’,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其实,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4月22日,湖南省人民医院临床药学部主任杨志玲告诉本报记者,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以下四种:

一是过敏反应。比如青霉素、头孢类抗菌药物都可能引发快速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

二是毒性反应。不恰当使用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伤,听力损伤;长期使用还可能影响免疫系统调节,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影响生长发育等。

三是二重感染。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敏感细菌被抑制或杀死后,不敏感细菌继续生长繁殖,这将造成新的感染。特别是年老体弱者较易发生二重感染,比如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的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二重感染一旦发生,一般较难控制,同时还可能导致手术患者手术感染风险增高。

四是耐药性。如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大多数细菌对抗菌药物可产生耐药性。耐药菌株增多会导致用药剂量加大或联合用药,药物副作用随之增大。更为严重的是,滥用抗菌药物,一则会造成超级耐药菌种类增加,最终或将出现一种“刀枪不入”的超级细菌,而人类将“无药可用”;二则随着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不断增高,研发新的、更高级的抗菌药物越来越难,最终可能一次轻微的细菌感染就让人类“束手无策”。

儿童是应用抗菌药物较多的群体,也是抗菌药物滥用管控的重点。相关调查显示,孩子出现感冒咳嗽或腹泻症状时,超过30%的家长会擅自给孩子服用抗菌药物,有时甚至多品种联合使用,就算医生提醒对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没有效果,不少家长也会抱着“更保险”“好得快”的心态给孩子服用。盲目、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导致儿童耳聋、肝肾损伤、记忆力下降及影响生长发育的事件时有发生。

患者向杨志玲主任咨询用药注意事项。.jpg

患者向杨志玲主任咨询用药注意事项。

 “很多时候抗菌药物是有益菌、有害菌一起‘消灭’,滥用抗菌药物会摧毁大量益生菌,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孩子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生病。”杨志玲表示,一般来说,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多数是由病毒引起,在没有合并细菌感染时根本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另外,有些孩子诊断是细菌感染,服用抗菌药物后病情稍有好转,家长这时觉得“是药三分毒”,赶紧减少剂量或者停药,这就容易导致病菌处于一个低浓度药物的培养环境下,不仅杀不死细菌,反而让病菌产生耐药性。

初审:汪   杨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

分享到:
头条推荐
高温天气,谨防“冷中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