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第二课堂 > 正文

动物们令人惊艳的通信手段(一)

2024-03-08 02:47 作者: 华庆富 来源: 47091 次阅读

当前处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通信方式可谓丰富多彩。你可以用传统的方式拿起笔写信;也可以掏出手机编辑一条短消息,再轻点“发送”,于是一瞬间就到达了隔着千山万水的朋友的手机上;你还可以通过QQ、微信与亲朋好友在线即时交流,实现零距离联系;或者你也可以将要说的话配上一幅你中意的图片,往朋友圈里一放,于是你的所有朋友都知道了你的喜怒哀乐!此时此刻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在天上飞、在地面上奔跑、在海里游泳以及在土壤里面默默钻着隧道的动物,又是如何呼朋引伴的呢?它们的“朋友圈”热闹不?

翻看中国光彩熠熠的文学史,那些朗朗上口、意境幽远的千古名篇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杜甫的“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李白的“渌水荡漾清猿啼”。而我们最熟悉的诗句,莫过于非常适合小孩背诵的骆宾王的诗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不过今天我们的焦点不是欣赏,而是想透过这些音色各异的鸣叫来探究动物们的“声音”通信方式。

声音应该是大自然赋予动物们最高效的通信工具了,因为它可以跨越障碍,穿过黑暗向远处传递!所以各种动物都会想方设法发出同类们能听懂的声音。动物的语言千变万化,含义各不相同。比如古灵精怪的长尾鼠虽然没有抵御外敌的尖牙利齿,但是它们的“哨兵”在发现地面上的强敌狐狸和狼时,会发出一连串的声音,并且不同情况下的声音还不尽相同:如果威胁来自空中的老鹰等飞行者,它的声音便单调而冗长;而一旦这些空中杀手已经降落到地上了,它就会每隔八秒钟发一次警报,周围的小伙伴们立刻抱头鼠窜!再比如蟋蟀,会通过两种结构不一样的翅膀相互摩擦发声。而母鸡可以用七种不同的声音来报警,它的同伴们一听便知:来犯者是谁,它们来自何方,离这儿有多远。一旦得到消息,它们就会“咯咯咯”虚张声势地大叫,一边扑扇着翅膀吓唬敌人,然后趁着敌人发愣的瞬间,带着幼崽们逃离危险之地!

猩猩靠声音互相联络,它看到树上结有果子时,便大声呼啸,告知同伴前来分享;当它遇到敌害时,也会发出号叫,请同伴前来救援助战。昆虫的鸣叫是为了吸引异性同类,或对其他动物进行警告。蝉的腹部有气室,气室的一边是鼓膜,气室中空气的流动使鼓膜发生振动而不停地叫;蝗虫则用后肢摩擦翅膀发声。

用肺呼吸的高等动物则有专门的发声器官,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有鲸和人,人类发出了世界上最丰富的声音——语言,能够传递的信息量极大。动物的声音听起来似乎有点儿单调,这仅仅是与人类的语言相比较而言,实际上每一种能够发出声音的动物,其叫声也是变化多端的,所代表的含义也各不相同。

而有的动物发出的声音你根本就听不到,或者是超声波,或者是次声波。比如海豚能够发出30万赫兹的超声波,它们在大海里依靠这种能够传得很远的超声波互通信息,从而实现超视距联系。

实际上海豚的“超声语言”是颇为复杂的。它们能交流情况,展开讨论,共商大计。1962年,有人曾记录了一群海豚遇到障碍物时的情景:先是一只海豚“挺身而出”,侦察了一番;然后其他海豚听了侦察报告后,便展开了热烈讨论;半小时后,意见统一了——障碍物中没有危险,不必担忧,于是它们就穿游了过去。现在人们已听懂了海豚的呼救信号:开始声调很高,而后渐渐下降。当海豚因受伤不能升上水面进行呼吸时,就发出这种尖叫声,召唤近处的伙伴火速前来相救。有人由此得到启发,认为今后人们可以直接用海豚的语言,向海豚发号施令,让它们携带仪器潜入大海深处进行勘察和调查,或完成某些特殊的使命,使之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

而大象则可以用脚在地面上踩踏而发出几赫兹的次声波,这种次声波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于是即使是分散在各处的象群成员也能及时知道哪里有水源、哪里有食物。

动物们的一举一动,在对方明亮的眼睛里是一清二楚的。因此“用眼睛看”应该是仅次于“用耳朵听”的高效通信手段了。眼睛看到的信息可能是爱意,可能是警告,也可能是迷惑。孔雀开屏是一件被人们误解了很多年的事情,在动物园里我们以为向雄孔雀鼓掌拍手,孔雀就会为游客表演孔雀开屏。然而,孔雀向人们竖起美丽的羽毛,可能是在向雌孔雀示爱,或者是在向同种雄孔雀示威,也许是在向人们发出警告。

非洲大草原上雄性驯鹿头上有着硕大的犄角,草原上雄性狮子颈部有漂亮的长鬃毛,这些动物的外表特征都是向雌性同类发出的视觉信号。

蜜蜂以“跳舞”为信号,告诉同伴一块儿去采蜜。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茨经过细心的研究,发现了蜜蜂“舞蹈”的秘密。蜜蜂的舞蹈主要有“圆舞”和“镰舞”两种形式。工蜂回来后,常有规律地飞舞。如果工蜂跳圆舞,就是告诉同伴蜜源与蜂房相距不远,在100米左右。工蜂如果跳镰舞,则是通知同伴蜜源离蜂房较远。路程越远,工蜂跳的圈数越多,频率也越快。

常见的青蛙都是碧绿的颜色,这是它们为了在草丛中躲避天敌或者麻痹昆虫的保护色。想想看,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里,趴在草丛中的一只只绿色的青蛙,有谁能轻易地一目了然?于是捕食它们的黄鼠狼常常从它们身边饿着肚子跑了过去。而那些飞来飞去的小昆虫,稍不留神就被青蛙长长的舌头粘起来卷进嘴里!

动物们分泌的激素随风飘散,即使是它们稳稳地坐在那里不动,它们想表达的意思也会被风带到很远的地方。为什么我们会看到蚂蚁们虽然忙碌却不会走错路线?这是因为蚂蚁在觅食时,把激素散布在来回的路上,同伴根据激素的气味,就知道到哪里去觅食。一同前去的蚂蚁都散发出气味,使来往的路上成了“气味公路”,成群的蚂蚁就沿着这条“气味公路”有条不紊地搬运着食物。蚂蚁还能利用气味辨别谁是同族,谁是异族。如果误入异族巢穴被发觉,它的命运就悲惨了。

初审:成自来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

分享到:
头条推荐
2025中国航天日(湖南)科普周在南岳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