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第二课堂 > 正文

黑匣子真有那么神奇吗

2023-07-28 16:16 作者: 边走边想 来源: 45359 次阅读

黑匣子是怎样工作的

飞机上所有传感器采集来的数据都会被送到飞机前端的飞行数据获取单元(FDAU)。这一仪器常常安放在驾驶员座舱下的电子设备隔离舱中。飞行数据获取单元在整个数据记录过程中起着中间管理者的作用,也就是从传感器获取信息,然后送往黑匣子。

黑匣子一般由一到两个从发动机引擎获取能源的动力发生器驱动。一个是28伏特的直流电源,另一个是115伏特、400赫兹的交流电源。

如果你看过黑匣子的照片,一定会观察到在盒体的一端有一个小的、圆柱形的物体,它就是水下信标。

当飞机坠入水中时,信标开始发送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脉冲,这种脉冲可以被声呐和声学定位仪探测到。在信标的一端有像公牛眼一样的水下传感器。当水接触到传感器,信标就会被激活从而发出超声波脉冲。

信标通常发送37.5千赫的脉冲信号,并能从深14 000英尺(4267米)的水下传递声音。一旦信标开始工作,它会每秒发送一次信号并持续30天。信标由可以连续工作6年的电池驱动。在十分罕见的情况下,信标才可能被强大的力量冲击而折断。

在美国,当事故调查员找到黑匣子后,它会被立即送到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计算机实验室中。为了避免对记录媒介的任何损坏,在运输过程中这种装置受到特殊的保护。发生水下事故时,黑匣子会被保存在冷水中以防止烘干。

20140310140318533434.jpg

黑匣子并非那么神奇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黑匣子就像孙悟空一样,能上天能入地,下得了油锅入得了深海,需要时,喊一声“悟空,救我”,它就能及时发出信号,让需要的人找到它。但实际上,它真没有那么神奇。不错,它不怕摔,不怕火烧,不怕油污,不怕浸泡,不怕压挤,但是如果真入了深海,它发送信号的难度就会增加,信号的发送距离就会缩短,鱼群、海流等都会干扰它工作。它也不是刀枪不入、金刚不坏之身,空难时,随着飞机坠毁,它也可能受损,因此不能发出信号。黑匣子发射的定位信号在陆地上会比较强,能够达到十几公里的范围,但它的信号在海面上或水中会受到很大影响,由于海水的阻碍,信号强度会极大下降。在2009年法航飞机空难后续搜救过程中,黑匣子在水下几千米就完全发不出信号了。黑匣子在水下发出的声波信号只能由声呐和声学定位仪在水中进行探测,但由于信标体积小、功率也小,一般情况下,舰载声呐最大能接收到数公里范围以内的黑匣子声波信号,小型手持式声呐的有效探测范围则只有数百米。这样的探测范围相对茫茫大海而言,比“大海捞针”强不了多少。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空难过后搜寻黑匣子的难度如此之大。

由于黑匣子功能所限,曾有人提议改用卫星通讯,实时传送飞行资料,相关技术也已完成开发。然而要传送的数据量异常庞大,维持通讯的费用不菲。美国航空电子制造商曾估计,航空公司若实时传送飞行数据,每年额外成本将达3亿美元,这使不少财政拮据的航空公司打了退堂鼓。 

既然黑匣子的限制这么多,那是不是已经过时了呢?

当然没有!其实黑匣子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网友所问的,能不能实时传回数据。黑匣子可以做到这一点,起码技术上没有问题,但是经济上可能是个问题,而且即便花了这笔钱也不能提高飞机的安全性。

传输这类数据还很可能要求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强,这种技术要用到卫星,而使用卫星的费用是相当昂贵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钱不够的问题。

初审:彭常凤

复审:成自来

终审:陈光中

分享到:
头条推荐
雁鸣衡阳 趣味科普丨从想开高铁吗?这里让你过足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