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不再接受低龄少儿参赛,对弄虚作假一票否决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了新变化

2025-01-24 08:58 作者: 湖南科技报 来源: 6593 次阅读

近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印发《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明确不再接受15岁以下少年儿童参赛,不再对选手创新作品进行评价,对弄虚作假、他人过度参与、移花接木等违规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创办于1982年,由中国科协等4部门共同主办,旨在发现和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每学年举办一届。《实施办法》对大赛参赛对象、组织方式、赛制规则等进行了全面改革。

参赛对象上,不再接受低龄段少年儿童和科技辅导员参赛,重点面向15~24岁校内外青少年群体开展。

组织方式上,通过广泛汇聚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等优质赛事资源,打造青少年科技竞赛矩阵。

评价机制上,不再对选手创新作品进行评价,注重现场考察和客观评价,着重考察选手知识应用、动手实践、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破除“一件作品打天下”现象,确保竞赛公平公正。

奖励机制上,组委会设立“中国科协主席奖”,并广泛联合社会机构设立专项奖,为获奖选手提供后续成长支持,增强参赛选手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为杜绝弄虚作假,涵养优良学风,《实施办法》要求,各关联赛事和大赛建立科学道德和科技伦理审查机制,确保竞赛评审公平公正,活动组织规范有序。参赛选手不得有违反相关竞赛规则、抄袭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学术不端行为。如因赛事组织原因引发不良社会影响,大赛组委会将取消相关赛事入选资格,该赛事两年内不得再次申报。

同时,《实施办法》明确,大赛对弄虚作假等违规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大赛期间,参赛选手须按要求现场展示其在关联赛事中的获奖作品,大赛科学道德和伦理审查委员会专家将对选手的现场综合表现、是否遵守科学研究道德、科技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等进行审查。如发现存在弄虚作假、他人过度参与、移花接木等违规问题,将一票否决,取消相关人员参赛资格,并视情扣减相关赛事下一届大赛推荐名额。

另外,大赛还将建立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异常行为名录,将参赛学生、学生家长、评审专家等存在的弄虚作假、违规违纪、干扰竞赛等异常行为记录在案。

《实施办法》仅适用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组织实施,不适用地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入选关联赛事。

初审:汪   杨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