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湖南科技报》2021年6月17日 第4802期
1936年,党中央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件,信件名简洁明了,黑黑的四个大字摆在信纸上——“开箱必读”。信中写道:“开箱注解:在未开箱之先,必取目录审查,尤其是要审查清理的大纲共两件,一切文件都是按此大纲清理的,然后才按目录次第去检查,万不可乱开乱动,同时于检查之后,仍须按原有秩序放好。”短短几句,未提及自己,未提及家人,所念叨的全是关于文件的保管,而这份被写信人如此牵挂的文件被称作为“中央文库”。
中央文库,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座中央级秘密档案库,其囊括了中共“一大”以来的所有党中央决议、军事文件以及地下组织等一号机密,又被称作“党的一号机密”,若其落入敌人之手,无疑便摧毁了党中央的根基。因而自1927年中央文库建立伊始,党中央为了守护文件的安全,特意设保管员专门负责文库的转移及保管工作。纷乱的时代下,中央文库在上海几经辗转,一位接一位的保管员为其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一直到1949年上海解放,才终于结束了它漂泊的22年。而这份名为“开箱必读”的信件便是中央文库的第二任守护者陈为人给予往后所有文库管理员的一封叮嘱信。
立志入党,积极革命
陈为人,1899年9月26日出生在湖南省江华县百家尾村的一户贫农家中,通过刻苦学习,陈为人在1918年便考入湖南衡阳省立第三师范。自陈为人读书认字之时,他便一直抱着远大的志向,渴求为国奉献。
学生时代的陈为人,是“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是“湖南学联”的代表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备者同时也是其第一批团员。除了积极参与爱国运动以外,陈为人还注重基层调查,他通过与工人广泛联系,了解到底层工人生活的艰辛,便大力呼吁工人摆脱奴役去争取自己的权利,积极对工人做革命启蒙教育工作。
青年时期的陈为人满怀对革命的热忱、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在1921年年底,陈为人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正式开启了专属于他的独特的革命征程。
践行承诺,以命相守
1931年12月上旬,白色恐怖笼罩之下,时任中央特科主要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并叛变,为了保护党的安全,党中央决定彻底烧毁特科文库,而安置在上海的中央文库也时刻面临着暴露的危险。当时,周恩来派人四处探寻,在得知中央文库在上海依旧安然无恙之时终于松了口气。一个漆黑的夜晚,寒风呼啸之下,一位特殊的客人来访至陈为人家中,此人便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恩来。刚一落座,周恩来立即开口:“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来,就是想请老兄担任一项特别的任务,保管中央文库。”此时的陈为人刚出狱不久,因为酷刑而导致的肺病仍然缠绕着他。可在听完周恩来的话后,陈为人毫不犹豫地接过任务,正式成为中央文库的第二任保管员。
守护中央文库,既是职责,也是一份承诺。为了更好地保管中央文库,陈为人一接任务便同其妻子迅速隐蔽起来,在上海开了一家湘绣批发店以做掩饰。白天,他是湘绣店的老板,穿一身高档服装,游刃有余地与客户交谈生意;而到了夜晚,他便关闭店门,缓缓爬上楼上的亭子,在阁楼上生一盆炉火,开始整理文件。而那阁楼中的炉火,不为取暖,不为照亮,它燃烧于春夏秋冬四季,只是为了防范当敌人发现文库之际能够迅速烧毁文件,不给他们留一页一张,而这也表明了陈为人誓与文库共生死的决心。
然而,在那个战争年代,危险随时都会发生。在上海定居没多久,就传出了陈为人的妻子韩慧英同志被捕的消息,而这也意味着文库的存放地点面临着暴露的危险。迅速转移文库,是陈为人必须要担起的第一件重任。当时情况恶劣,面对妻子被捕的担忧、与党组织失联的无助以及经费的缺乏,陈为人无法考虑过多,经短短一夜的思索,第二日,陈为人便决定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和文库的全部文献进行转移。
陈为人所选的新住址,十分适合隐藏中央文库,但就是租金昂贵,于是经济问题便成了陈为人首先要解决的难题。为了能够长期租用该房屋,陈为人先是变卖家中的一些物品以应房租的急需,但即便在经济最困难之时,陈为人也没有变卖那一套用来伪装其身份的豪华家具。没有了经济来源也无法联系到党组织,陈为人只好和三个孩子在生活上过得拮据一点。最困难的时候,一家四口一天只吃两顿红薯粥以抵饥饿,但红薯粥怎能抵挡得住这无休止的饥饿啊,有一天,陈为人的大儿子陈爱昆在喝完一碗红薯粥后还是很饿,看到锅里还有剩下的粥,便想再盛一些,而这时陈为人对大儿子耐心说道:“孩子,我们现在吃的不是饭,是点心,而点心是什么呢?点心点心,只能点点心的,不能吃饱的。”稚嫩的孩子不懂生活的窘迫,便天真地回道:“爸爸,为什么妈妈走了以后,我们家每天都要吃点心啊?”当时,陈为人难以回答。
除了经济上的压力,最让陈为人担忧的便是文库的安全。由于妻子被捕,一个男主人和三个孩子所组成的家庭过于显眼,容易引人注意,无奈之下,陈为人只好写一封信寄给远在河北乡村教书的妻妹韩慧如,希望其能来上海看看。看到陈为人的信后,韩慧如立即赶往上海。当她在为看到外甥们而欣喜若狂之时,看着陈为人一家生活的景象,不免哽咽,内心如刀割般。三个孩子穿得破破烂烂,不能吃饱,最小的那个才一岁半,在该吃奶水的年纪却也只能用开水充饥。面对这样的情况,韩慧如说道,“我怎么能忍心离开这三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呢?”
传承职责,继往开来
1936年秋天,陈为人积劳成疾,又因其有两次入狱遭受酷刑的经历,最终导致肺病复发,无法治愈。但即便在其身体每况愈下之际,陈为人依旧坚守对文库的职责,在他的努力之下,将曾经厚厚的二十箱文件压缩成了六箱,这大大减轻了文库保管者的工作。在得知自己身体的状况后,陈为人便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党组织以交付文库。经过多番尝试,陈为人终于和中央特科情报部门的徐强同志取得了联系,最终成功转移中央文库。
在成功转移文库之后,党组织担心陈为人的身体健康,便将其安置在广慈医院,但没过几天,陈为人又偷偷溜回自己家中,并且说道,“我已经不能再为党工作了,但是我也不能再让党组织为我再花一分钱。”“我不死,我还要工作,我还要工作。”这是陈为人在生命弥留之际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时至今日,中央文库已不再像革命时期那样面临着时刻被暴露须时刻转移的危险,在现在的中央档案馆里,中央文库作为最珍贵的馆藏被保留在馆中,在数字化时代之下,文库也以数字化形式永久地留存下来。
什么是守护?它首先是一份职责,作为保管员,要做到全心全意;它还是一份承诺,要做到言行一致、不负所望。而陈为人同志用其珍贵的生命书写了他对文库的责与诺,以及他对党的一片孤心赤诚。
执笔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符慧
审稿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刘华清
初审:余 莎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