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极端高温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危害越来越大。在持续高温晴热天气下,水稻的生长发育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如水分流失加快、光合效率下降、授粉受阻、结实率低、米质下降等)。针对水稻孕穗抽穗期、灌浆成熟期的生长特点,需采取针对性田间管理措施。
以水调温、科学施肥:控水是应对高温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通过控制水层深度可有效调节田间小气候温度和湿度。高温下肥料利用率降低且易产生肥害,需调整施肥策略,增施磷钾肥和硅肥,增强植株抗逆性。
一、孕穗抽穗期
孕穗抽穗期是水稻对高温最敏感的阶段,孕穗期高温导致部分颖花停止发育或退化。抽穗前后连续3天以上日最高温≥35℃,尤其开花时段(10:00—13:00)遇高温,花粉活力急剧下降,导致授粉不良,空秕粒大增,形成高温热害。
1.深水灌溉,以水调温。这是最关键的措施,田间保持5~10厘米深水层(水层越深,降温效果越好,可使穗部温度降低2~3℃),通过水体蒸发带走热量,维持田间湿度(相对湿度≥70%利于授粉)。尽量在清晨或傍晚进行灌溉补水,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灌溉,防止温度急剧变化伤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择流水灌溉,但要注意避免水流过大导致养分流失。
2.叶面补肥,提高抗逆性。孕穗期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 0.1%硼肥混合液(每亩50公斤),增强花粉活力和抗热能力;抽穗期补施1~2次,促进灌浆。添加芸苔素内酯可提高植株对逆境的抵抗和修复能力。添加含腐植酸、海藻酸、氨基酸叶面肥,可调节生理机能,缓解高温胁迫。
3.避开高温时段田间作业。 在补肥或喷药防治病虫害时,禁止在中午高温(>32℃)或开花时段(10:00—13:00)进行。应选择在17点以后进行,以免灼伤稻穗、影响授粉和产生药害。药剂选择要更谨慎。
二、灌浆成熟期
成熟期高温会加速籽粒灌浆进程,缩短灌浆周期,导致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还可能引发植株早衰(叶片黄化)或倒伏。管理核心是干湿壮籽、延缓衰老。
1.水分管理。干湿交替,忌早断水。保持“干干湿湿”(灌1次浅水,自然落干后再灌),避免断水过早(一般在收获前7~10天断水,砂质土可适当晚断水),防止干旱导致籽粒灌浆不足、千粒重降低。
2.叶面追肥。黄熟初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 0.5%尿素混合液(每亩50公斤),延缓叶片衰老(保持绿叶数),促进籽粒饱满。
3.适时收获。籽粒黄熟度达90%时及时收获,避免过晚收获(高温暴晒导致籽粒爆腰、脱落)。
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将成为对水稻生产最严峻的挑战之一。除了根据不同生育阶段水稻的需求和高温危害特点,灵活运用“以水调温、科学施肥、预防病虫”的综合管理策略外,选择抗高温的水稻品种也至关重要。中种集团中稻王牌-607系列品种经过多年的推广,在耐高温方面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良种配良法才能高产无忧。
初审:李 珂
复审:康 康
终审:刘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