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南省气象台预报,在前期连续高温黄色、橙色预警后,近期(7月17日起)我省天气将进入晴热高温与频繁降雨交替的极端天气时期,湘北局地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预警,大部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湘北局地暴雨,局地伴有雷暴大风天气。为应对晴热高温多降雨气候对中药材生产的影响,特提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1.科学灌溉抗干旱。晴热高温天气常下药园检查,发现药材植株出现高温干旱危害症状时,尽早因地制宜分类做好抗旱应急预案,及时实行灌溉抗旱。除多年生木(藤)本药材外,高温干旱天气药园抗旱灌溉时间要掌握“三凉或三低”要求,即“天凉、地凉、水凉或气温低、地温低、水温低”。采用沟灌的话,最好在晚上9点以后到第二天早上9点以前完成,灌溉水深度以吊边为宜,不要漫过地块畦面,做到即灌即排,保持土壤湿润即可。人工喷灌可以将水源引入药园,接塑料软管与喷头,牵引分片分块对药材植株根际进行淋灌。应注意:切忌在中午或午后高温时进行大水灌溉;切忌长时间泡水灌溉;切忌在白天对设施内中药材在未敞棚(或未采取其他降温措施)情况下进行灌溉;对于花类与果实种子类药材灌溉时,可以适当添加一定低浓度的速效性肥料,忌长时间清水浇灌,以防落花落果;对根及根茎类药材以地表人工喷灌为宜,防止长时间沟灌沤根。
2.覆盖遮阳防高温。极端晴热高温时期与地区,对玉竹、黄精、天冬、白及等草本类药材,可采用茅草、碎树皮、碳化谷壳、稻草、秸秆等进行地表覆盖,厚度5~7厘米,防晒保墒。对林下种植的黄精、重楼、白及、淫羊藿、天冬、草珊瑚等,可砍伐林地杂草、松杉针叶、树枝等就近进行地表覆盖。对枳壳、吴茱萸、山银花等多年生木(藤)本药材,可以通过割草或地表覆盖园艺布、防草布等进行地表覆盖。可根据中药材不同种植情况,选用不同遮光率的黑色遮阳网,进行植株行间地表覆盖、种植行植株浮面覆盖、单株浮面覆盖、搭架棚式覆盖等防晒降温保墒。
3.及时排水防湿涝。高温干旱交替降雨对缓解旱情有较好效果,但要特别注意防止晴热高温期频繁强降雨后长时间水淹和高湿对中药材生长影响的影响。雷阵雨、暴雨强对流天气期间,要安排专人值守,及时发现通报险情;在安全的情况下,可组织力量第一时间去现场巡查,进行疏通抢排水;要及时引导水流通过沟渠系统排水,避免水流通过药园地表、道路系统没有方向的大水横流漫溢。强降雨后,及时疏通药园排水系统,确保畦面、畦沟不长时间积水;对低洼、排水难度大的地块应及时采取机械排水,尽快排出田间积水。
4.合理追肥促生长。7—8月正是大多数药材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可结合降雨后土壤湿润时适时追肥,以“勤施薄施、少吃多餐”为原则,浓度不要太高。可选择喷施矿源黄腐酸钾、海藻多糖等高温型叶面肥,增强植株抗高温干旱能力。对罗汉果、瓜蒌等果实类药材以及前胡、莱菔等根及根茎类药材,切忌长时间干旱后突然大肥大水,否则易导致裂果、裂根;对薄荷、荆芥、益母草、鱼腥草、香薷等全草类药材以及白及、白术、白芷等根及根茎类药材,不要直接在地表行间撒施氨态氮肥,以免烧苗伤叶。
5.病虫防控保稳产。长时间晴热高温交替频繁降雨最易导致药园土壤环境高温高湿而诱发病虫害。此时,药材植株上的斜纹夜蛾、蚜虫、白钩小卷蛾等害虫处于盛发期,可采用诱虫灯、性诱剂、糖醋酒液诱杀成虫;在斜纹夜蛾化蛹期可结合抗旱灌溉使虫蛹被水淹死;化学防治时可选用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喷雾处理斜纹夜蛾,选用0.3%苦参碱水剂喷雾处理蚜虫,选用10%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喷雾处理白钩小卷蛾;加强虫情测报,防止害虫大面积发生;中药材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发根腐病、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软腐病等病害,根腐病可选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喷雾或灌根处理,枯萎病可选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喷雾处理,炭疽病可选用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喷雾处理,霜霉病可选用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悬浮剂喷雾处理,软腐病可选用5%大蒜素微乳剂喷雾或灌根处理;对于零星发病地块应及时清除植株和残茬,做好周围健康植株防病处理。应严格遵循施药规定,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药剂。
6.灾后恢复防减产。要及早清理晴热高温多降雨天气导致的受灾药园。要清除药园明显枯死、坏死的药材植株或枝叶,保留切口成外斜面,忌用手强掰、强扯造成二次伤害;死株、枯枝、枯叶需运出基地进行集中深埋或销毁;整株死亡的,要将植株全部挖出,在根穴四周撒施生石灰或托布津、多菌灵等药粉进行土壤消毒;结合清园,可进行一次中耕松土。对新种的药材要及时查苗补蔸。对于受害较轻的,可原穴补种补播或利用分株、分蘖、分球等方法进行补蔸;对于受害较严重的,可利用育苗床育苗进行补蔸;对于受害特别严重的,甚至可以进行翻土重播。要加强受灾药园的肥水管理。可视田间药材长势,结合中耕追肥一次,适当增施磷钾肥,有条件的可用0.3%~0.5%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保产增效。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