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再生稻分蘖发生早、发苗多,发育进度较往年提前7~10天,既为再生稻头季高产打下了基础,又有利于再生季大穗多粒、多穗等高产群体的形成。笔者提醒农户抢抓农时,做好再生稻头季后期培管和再生季的科学管理工作。
一、头季后期管理
1.水分管理。水稻抽穗期气温高,保持深水串灌,可降低田间气温2~3℃,提高结实率;进入灌浆期,实行“干干湿湿”的水分管理,促进籽粒饱满;收割前7天断水,使机收时农机尽量不陷泥,稻桩被压后仍能自然回位。
2.肥料管理。为避免头季稻贪青晚熟,延迟成熟,穗肥每亩施氯化钾5~7.5公斤;为促进再生苗发生,宜在收割前10~15天,每亩施尿素7.5~10公斤。
3.病虫防治。头季稻孕穗期至破口期,重点防治二化螟、卷叶螟、稻飞虱和稻瘟病。二化螟、卷叶螟需要打早、打小,在虫龄三龄前防治到位。用阿维菌素+虱螨脲,或四唑虫酰胺、甲氧虫酰肼、阿维·氟铃脲等药剂防治。稻飞虱和稻瘟病则用三氟苯嘧啶和三环唑等药剂预防性施药。稻飞虱初发时,可用烯啶·吡蚜酮、吡蚜·呋虫胺防治;稻瘟病初发时,应及时用吡唑醚菌酯、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稻瘟灵+春雷霉素和三环唑进行防治。
4.收割时机和留桩高度。头季稻黄熟85%~90%时即可收割,避免茎秆过度老熟而影响再生。如收割前即将有持续性阴雨天气,应赶在头季稻黄熟80%~85%时抢收,以免影响产量和品质。对熟期迟于8月20日的头季稻,也应适当杀青收割。
今年由于前期气温高于往年,头季生育期提前,应普遍采用低留桩。7月中下旬收割的再生稻,留茬高度约为10~15厘米,以倒5叶节再生成穗为主;8月初收割的再生稻,留茬高度约为15~20厘米,以倒4叶节、倒5叶节再生成穗;8月15日前收割的再生稻,留茬高度约为20~25厘米,以倒3叶节、倒4叶节再生成穗;8月15日—25日收割的再生稻,留茬高度约为30~35厘米,以倒2叶节、倒3叶节再生成穗。
二、再生季科学管理
1.水分管理。头季稻收割后1~2天田间灌跑马水,避免水位过高淹没侧芽后导致高温“煮芽”,使侧芽丧失生长活力。再生稻出苗后田间保持浅水勤灌;孕穗期保持湿润;抽穗扬花期保持有水,遇高温则灌深水;灌浆结实期保持“干干湿湿”的水分管理,促进籽粒饱满。
2.肥料管理。再生稻开始出苗后灌浅水,每亩施尿素10公斤和45%复合肥10公斤,促再生苗早生快发。
3.病虫防治。再生苗出叶后仍需注意病虫害的防治。收割后对有飞虱为害的稻田,用呋虫胺、吡虫啉及时施药防治1次。
4.适时收割。今年再生稻头季发育进度早,低留桩会提高抽穗整齐度。加上有较长的灌浆时间,再生季收割黄熟度可高于往年,改善再生季稻谷整精米率偏低的问题。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