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技术 > 正文

新靶标除草剂四氟咯草胺对稻田稗草防效好

2025-07-04 15:28 作者: 许治远 来源: 1 次阅读

“一次用药,整季无草;用药减量,低碳环保。”6月22日,记者从省农业科学院召开的全新作用机理除草剂四氟咯草胺(TPT)可持续治理稻田杂草技术观摩会上获悉,该院与先正达集团联合开发的除草剂400克/升四氟咯草胺悬浮剂,对稗草防效高、用药量少、持效期长、适用范围广、施药窗口期宽、施药方法灵活。该药剂由先正达集团在我国主导登记,并推出单剂和混剂产品,有望大幅降低除草剂使用量,助力农户种植水稻节本增效,造福我省乃至全国水稻种植户。

稗草是水稻发生最广泛、危害最严重、抗药性发生频率最高的恶性杂草,我国约80%的水稻田受稗草为害。稗草的抗药性发展,导致其防除难度大,亟需研发满足杂草可持续治理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TPT作为30年来全新作用靶标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抑制剂类除草剂,科研人员将逐步完善其治理水稻直播田和移栽田禾本科杂草的相关技术。

“省内外多点示范表明,400克/升四氟咯草胺悬浮剂不仅对稗草和千金子等杂草防效优异,且对水稻以及后茬油菜等作物安全。”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李祖任研究员介绍,400克/升四氟咯草胺悬浮剂施药后56~76天的防效仍高于98%,且用药量仅为常规防治方案的11.1%~25%。不仅如此,TPT与市面上多种类型除草剂无多抗性,可有效缓解稗草对除草剂抗药性的发展。

与会领导、专家前往长沙县春华镇,实地观摩了400克/升四氟咯草胺悬浮剂和常规防治方案在早稻和中稻的不同栽培方式、不同施药窗口、不同施药方式上的除草效果及其对水稻的安全性。示范试验表明,直播田采用耙田期人工土壤喷雾,稗草2叶期人工茎叶喷雾,稗草2叶期植保无人机茎叶喷雾3种方式处理,防效分别达100%、98%和98%;机插田采用耙田期人工土壤喷雾,水稻缓苗后人工混肥撒施,稗草2叶期人工茎叶喷雾,稗草2叶期植保无人机茎叶喷雾4种方式处理,防效分别达99%、99%、98%和95%,效果明显优于丙·苄土壤封闭+氟草酯/五氟磺草胺茎叶处理等常规防治方案,对水稻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指出,当前我国水稻杂草抗药性发展严重,水稻田稗草防治难度逐渐加大。该除草剂作用机理独特,未来应用前景广阔。科研人员要加快该产品的登记和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