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以来,我省多地连续发生持续暴雨天气,不仅导致刚播种的晚稻种子出现倒针现象,还造成了正在抽穗扬花阶段的早稻“雨洗禾花”。同时,强降雨增加了早稻、再生稻得稻瘟病、纹枯病风险。实行科学的水肥管理和灵活的化学防治方法,是夺取早稻、再生稻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部分早稻品种易感稻瘟病,特别在持续降雨时,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稻瘟病暴发。特别是在破口期未施用三环唑进行预防的田块,尤其需要警惕。如果发现了稻瘟病病斑,在雨停时抓紧施药。稻瘟病初发时,可用稻瘟灵或春雷霉素或肟菌·戊唑醇+三环唑治疗,隔3~5天再施用1次。如果田间还暴发纹枯病,可以加入肟菌·戊唑醇或苯甲·丙环唑、噻呋酰胺等药剂。同时,为了保持根系活力,雨期可以排干田间水层。待降雨结束时,早稻已进入收割前断水阶段,既可以促进早稻早熟,又有利于控制病害蔓延。
当前再生稻大都处于幼穗分化阶段,苗多叶满,田间荫蔽大。因此,更要注意防控田间病情。没有发病的,在抽穗前5天左右,要施1次三环唑预防稻瘟病。高温高湿的环境还有利于穗腐病的发生,特别是在破口期被雨水灌穗时发病较重。预防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还有45%咪鲜胺乳油、20%三唑酮乳油、春雷霉素等。部分区域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停雨后可用氢氧化铜、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交替防治。对细菌性基腐病发生的田块,可用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戊唑醇+噻呋酰胺进行治疗。孕穗期保持田间湿润,也可以在雨期排干田水,而在临近抽穗时再蓄水,促使抽穗整齐。
在施用防治病害的药剂时,还可加入氨基酸水溶肥或芸苔素+磷酸二氢钾,通过施用叶面肥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对早稻可以延长后三叶功能期,提高千粒重;对再生稻还可以促进大穗多粒的形成,提高结实率,防病又增产。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