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技术 > 正文

生菜长“白毛”,谨防菌核病作祟

2025-03-17 15:01 作者: 湖南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植保岗位专家、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魏林 来源: 1 次阅读

前期我省以低温多雨天气为主,造成生菜种植田多处于高湿状态,该环境条件极易诱发菌核病为害。笔者在我省多地调查也发现,该病已普遍发生,重病区生菜发病率达30%以上。

生菜菌核病是由核盘菌真菌引起的低温(9℃就可发病,最适宜的发病温度为15~20℃)高湿病害,是我省早春茬生菜的主要病害。病原菌侵染生菜后,受害的茎基部呈现黄褐色至褐色水浸状,后扩展至整个茎部,使茎基部腐烂(图1);靠近地面的叶片和叶柄常先感病,叶柄感病后呈水浸状(图2),初期黄褐色,后期灰褐色,气候干燥时,叶片呈干腐状。湿度大时,茎基部与叶片均呈湿腐状腐烂,上面生浓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图3,后期产生黑色鼠粪状的菌核,最后致植株腐烂死亡图4。有白色絮状菌丝、菌核及植株腐烂部位无恶臭味,是生菜菌核病区别于软腐病的主要特征。

图1

图2

图3

图4

该病在田间相对湿度80%以上时开始发生,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病害尤为严重,因此,雨天时要及时疏通沟渠排渍降低田中湿度。针对已发病田,及时拔除菌核病株集中烧毁或深埋,避免病菌的菌核及孢子随灌溉水或雨水飞溅传播;设施大棚可用腐霉利、百菌清等烟剂闷棚处理;叶面喷雾可选择腐霉利、菌核净、酰菌胺等药剂,施药时重点喷施生菜的茎基部和近地面叶片。

因该病原菌的菌核可在田间存活较长时间,在休田期深翻畦土,通过深耕尽量将地面的菌核翻耕入地面20厘米以下,使菌核不能萌发或萌发后不能出土。结合整地还可撒施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或灌水淹田后使菌核因缺氧而腐烂,设施大棚还可在夏季进行高温闷棚杀灭病原菌。发病严重的田块,应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如水稻等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如仍种生菜等叶菜类蔬菜,宜采取高畦覆地膜栽培,以减少叶片与土壤接触,阻止地面菌核萌发产生的孢子传播。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分享到:
头条推荐
2025中国航天日(湖南)科普周在南岳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