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种植效益高、结实快,但果实易感病毒病,严重制约了产业健康发展。近年来,夜来香花叶病毒在我国百香果产区发生率骤升、危害加剧,已成为百香果健康栽培中不容忽视的病毒种类。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崔红光研究团队,前期成功构建了夜来香花叶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操作体系。近期,通过筛选,研究人员获得了三个弱毒突变体。这三个弱毒突变体在百香果植株中,能系统侵染但不表现症状,且均可有效预防随后野生型夜来香花叶病毒的侵染。通过3次间隔20天的连续传代后,这三个突变体的基因组序列保持不变,说明在遗传上稳定。研究获得的弱毒突变体,有望在生产中为百香果病毒病提供有效的防控手段。
截至2024年7月底,在我国百香果上有效登记的农药产品共10个,其中杀虫剂9个(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8个,30%螺虫乙酯·噻虫嗪悬浮剂1个,均用于防治蚜虫),杀菌剂1个(47%春雷霉素·王铜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茎基腐病),尚无防治百香果病毒病的农药产品登记。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