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既缓解了旱情,又解除了高温热害,对我省水稻生产是一大利好。但当前气象条件极有利于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的发生流行。因此,秋雨频繁的天气尤其须重点预防水稻病害。
纹枯病主要危害水稻叶鞘、叶片,一般可使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可致减产50%以上。长期深水灌溉、氮肥施用过多,或田间湿度大等条件,有利于病害发展。当水稻分蘖末期该病的发病率达15%,或拔节期到孕穗期该病的发病率达20%的田块,须用药防治,可选择噻呋酰胺、氟环唑等药剂(具体用药剂量以说明书为准,下同)。该病大面积发生时,可用井冈霉素防治。
稻瘟病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以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危害较大。尤其在8月下旬至9月,如秋雨连绵,就会引起水稻叶瘟和穗颈瘟的发生。防治稻瘟病要在未发病时用三环唑预防;发病初期施用稻瘟灵、春雷霉素或肟菌·戊唑醇+三环唑,连续施用2~3次。
稻曲病会降低稻谷产量,且病粒谷含对人畜有害的毒素,严重影响粮食安全。稻曲病一般在水稻开花以后至乳熟期发病,只发生于穗部。防治稻曲病,应在水稻抽穗前3~5天,施用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药剂,抽穗期遇降雨还应补施1次。
白叶枯病主要侵害水稻叶片,极大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导致水稻产量严重下降。水稻遭遇台风或暴雨,造成稻叶大量伤口,稻田深水灌溉、串灌、漫灌,施用过量氮肥等,均有利于该病发生。大田施药适期应掌握在零星发病阶段,以消灭发病中心为主,防止扩大蔓延。药剂可选用氯溴异氰尿酸、噻菌铜、中生菌素或噻森铜等喷雾防治。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