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省种植在低海拔地区的冷季型牧草,如黑麦草、三叶草等基本死亡。而暖季型牧草桂牧1号杂交象草、美国矮象草和皇竹草等,因气温过高,如果不加强管理,将给牧草生产供应带来严重影响。建议在高温高湿天气下,我省牧草生产补救措施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定期浇水。高温天气下,牧草的生长周期会缩短,鲜草中蛋白质、钙、磷等营养元素含量都会降低,木质化程度会提高,鲜草产量会降低,严重的甚至枯死,还有些牧草品种会产生苦味,影响适口性,给草食动物生产带来很大影响。高温天气下,牧草需要充足的水分保证正常生长,适量浇水可以缓解炎热天气带来的压力。具体可在每天早晚各浇水1次,浇水的时间不宜过长,水量不宜过大,浇湿至主根底部即可,有条件的可采用漫灌方式。对于人工建植的放牧草场,要合理安排放牧时间,增加轮牧频率,减少放牧时长。
二、适当追肥。科学施肥有利于增强牧草在高温条件下的抗性和耐性,有效改善牧草品质,提高鲜草产量。高温天气下施肥的最佳时期是在刈割期、分蘖期、现蕾期以及拔节期之前的2~3天,禾本科牧草以施磷和钾肥为主,对水喷施,每亩施用15公斤为宜,也可以每亩施尿素20公斤、硫酸铵10公斤。豆科牧草要减少施用氮肥。
三、合理刈割。合理刈割能有效降低高温对牧草的影响,因为高温天气下牧草木质化转化加快,为有效抑制牧草木质化程度,要合理调整刈割期、刈割高度和刈割次数。在高温季节的7~9月,一般可在20天左右刈割一次,留茬高度由原来的5厘米左右提高到8厘米左右。气温越高,刈割牧草的留茬部分更容易死亡,因此刈割时间宜选择早晚温度相对较低时。
四、控制病虫害。高温高湿天气下,牧草更加容易引发病虫害。不同牧草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期出现的病虫害不一样,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在草种选择上要尽量选择抗病虫害强的品种;要深挖排水沟,牧草地不能长期积水。原则上牧草种植要尽量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农药,主要采用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一旦有病虫害发生,可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禾本科牧草在生长过程中基本上不会出现病虫害问题,所以不用特意采取防治措施;除少部分含糖量较高的牧草品种,如台湾甜象草可能有少量蚜虫出现,采取生物防治即可。豆科牧草在生长过程中比较容易被病虫侵害,如三叶草常见的病害有炭疽病、霉病等,可每亩用2公斤烯菌酮喷洒。常见的虫害有毛虫、盲蝽等,可每亩用1.5公斤克百威颗粒剂喷洒。
五、晒制青干草。我省近期气温适宜制作青干草,且正是暖季型牧草的丰产期,将牧草如桂牧1号杂交象草、皇竹草、巨菌草等,收割后切割成2~3段后,晒制2~3天后,含水量控制在15%~18%,即可制作成青干草,置于清凉干燥处存放,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冬春季节饲料不足的问题。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