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记者从省农科院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带队考察省农科院农业装备研究所自主研制的全自动自序抛秧机。该机械由柏连阳院士命名,在该院副院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许靖波团队指导下研发。该机械目前作业效率是现有插秧机和抛秧机的5倍,有望于2025年投产,助力我省水稻机械化种植。
人工抛秧存在随机性大、作业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问题,对抛秧工人技术要求高。机械抛秧具有抛洒可控、秧苗均匀度高等优点。省农科院农业装备研究所所长李明研究员介绍,现有抛秧机劳动强度大、用工多,南方稻区水稻机械化种植仍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短板。团队研发的水稻自序抛秧机,可根据田块、秧苗等情况设置不同的水稻抛秧密度,适用性强。
“目前,自序抛秧机每小时可作业25~30亩,作业效率是现有插秧机和抛秧机的5倍以上。”李明告诉记者,相比于水稻插秧机,自序抛秧机作业后,秧苗返青快且分蘖早发快生、节位低、数量多。同时,该机械可调整抛秧密度,实现单人操作、可视化控制、放秧操作简单,一次作业可放秧苗5~10亩,既提高作业效率,又节省作业成本。
研发团队正在攻关自序抛秧机抛秧均匀度、苗数可控、自动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下一步将优化设备控制,实现该机械抛秧密度和姿态可调;增设可视化控制面板,降低使用门槛;关键部件选用新材料,进一步减轻设备重量,提高耐用度、降低制造成本。随着进一步优化设备性能和作业稳定性,自序抛秧机今年将进行大面积试验,有望于2025年初投入市场。
柏连阳指出,水稻抛秧密度、均匀度和产量息息相关,要进一步提高自序抛秧机控制精度,确保水稻产量。柏连阳勉励科研人员再接再厉,抓紧时间完善机械性能和工作稳定性,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科研成果,为我省水稻稳产增产提供机械化支撑。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