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省持续高温,部分地区室外温度超过40℃。持续高温天气不仅易使牧草生长减慢、饲草供应不足,而且也易使羊场内蚊蝇、病原微生物滋生,羊群热应激反应加重,诱发中暑与热射病。持续高温环境下,山羊养殖如何高效管理?
一、羊舍建设与附属设施
我省夏季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半开放式楼式羊舍构架的羊舍便于通风管理。进入夏季后,可在羊舍上方用遮荫网等隔热性能好的材料予以遮盖,在羊舍南北两侧加装蓝色或白色遮阳帘,或加宽屋檐、搭建凉棚等,减少太阳直射、辐射和反射产生的热量。遇到极端炎热天气时,可对羊舍窗户加装纱帘,或在屋顶架设降温消毒喷嘴,通过不定时向纱帘喷水、从圈舍顶部喷雾等方式进行降温。采用顶部喷雾降温时,如果舍内温度超过30℃,每隔30分钟喷雾1分钟;超过35℃时,则需要每隔10~15分钟喷雾1~2分钟。要注意加强通风或安装电风扇强制通风,避免因舍内湿度增加造成闷热加剧,早晚或气温相对较低时,应将羊舍的窗户、隔热设施打开,加强羊舍内部空气流动。不建议直接向羊体喷冷水降温,这样易导致羊体无法适应,从而引发应激反应。
二、养殖密度与环境控制
羊只饲养密度高、粪污堆积发酵等也会导致产热过多,羊舍温度增高。应通过适当降低羊群饲养密度降低舍内温度;楼式羊舍下方粪污应及时清理,并用生石灰水定期冲洗消毒;圈舍周围的运动场应加装凉棚,供羊群休息,减少羊群在圈舍内的停留时间;保持舍内清洁和空气新鲜。
三、放牧草场的灌溉与维护
为降低高温天气的影响,可对天然放牧草场分区轮牧,缩短轮牧周期,减少单位面积放牧时间与畜载量,促进草场恢复。相对缺水的人工草场,可安装喷灌与滴灌设施,定期灌水。
四、延后放牧与适当补饲
夏日午后温度高,可选在下午3点以后再放牧,晚上回牧后两小时和第二天上午10点前可适当补饲。补饲日粮可选全价颗粒饲料或青贮混合饲料,少喂勤添,维持一定的采食量,增强机体抵抗力。采用新鲜牧草进行补饲时,应防止高温发酵酸败或产生霉变。要在收割后尽快摊开适当晾晒,使牧草水分控制在65%~70%左右,然后采用揉丝机等加工设备将牧草粉碎至1寸左右长度,再进行饲喂。要对水箱采取遮阳、隔热措施,水箱中的水要及时更换,保证羊群随时饮到清洁、凉爽的饮水。舍内应悬挂舔砖或在饮水中添加补液盐等,补充因出汗造成的盐分流失,有效缓解或减轻热应激反应程度。也可在饮水中添加十滴水、藿香正气液等药物,提高防暑降温效果。
五、应激预防与适时驱虫
高温天应尽量减少转群、驱赶和运输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刺激,防止发生热应激。确实需要移群的,应尽量安排在早晚较凉爽的时间转群。加强疫病监控和免疫工作,要定期对栏舍消毒,消灭病原,排除潜在隐患,对发病羊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选择早晚或凉爽天气,做好羊群补免和加强免疫,防止疾病乘虚而入。夏季还是寄生虫的高发季节,针对蜱虫、蚊蝇、疥螨等体表寄生虫,可于7~9月,每月进行一次药浴;针对血吸虫、肝片吸虫等体内寄生虫,可在气温相对较低的天气或傍晚采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等广谱驱虫药驱虫,驱虫后如果在粪便中发现虫体或虫卵,则须间隔10天左右再驱虫一次,从而有效杀灭体内残余虫卵。驱虫药物需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注射剂量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体重规定执行,连续用药效果不佳时,可适当更换药物品种,防止寄生虫产生抗药性。
六、热射病的防治措施
(一)降温是治疗热射病的主要方法。发现病羊后,应迅速将羊群赶到树荫凉爽之处,在病羊的头部和心区实施冷敷,或用冷水慢慢地喷洒病羊全身,或将病羊赶到水中,使其体温降至39℃~40℃。
(二)病羊的肺有充血和水肿、出现啰音时,宜进行静脉放血,放血量视病羊的大小及营养状况而定。体格瘦小且表现抑郁、静脉萎陷、血管失去紧张力时,则不宜放血。放血后应静脉注射复方氯化钠溶液或生理盐水500~1500毫升。
(三)羊只中枢神经过度兴奋,出现烦躁不安时,可使用镇静剂。可肌肉注射氯丙嗪2~4毫升,也可选用溴剂等镇静剂。为降低脑水肿,可静脉快速注射20%甘露醇100~250毫升,也可静脉注射50%高渗葡萄糖。
(四)当羊只出现心衰或严重肺水肿时,应注射强心剂,肌肉注射10%安钠咖2~10毫升,或10%的樟脑磺酸钠2~10毫升。如发现呼吸和心跳暂停,应注射中枢神经兴奋剂,皮下注射25%可拉明2~10毫升,或5%硫酸苯异丙胺溶液15~50毫克。
(五)羊只严重脱水,血液中代谢产物(乳酸和酮)蓄积时,可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毫升。
(六)羊只处于恢复期时,可内服缓泻剂(如人工盐),并适当应用强心剂(如安钠咖),有助于恢复健康。
初审:向莉莉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