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是药食两用中药材,其花可食用,果实可以入药,还是食品工业提炼天然植物色素的主要原料。湖南省栀子主产于岳阳、邵阳、益阳、株洲、郴州、永州和长沙等地区。据了解,栀子栽培过程中不少农户因管理方法不当,导致栀子产量偏低,影响经济效益。根据生产经验,栀子栽培要获得高产,笔者建议须把好以下“三关”:
一、施肥关
夏季栀子进入生长旺季,当枝干开始出梢时,每亩追施尿素3~4公斤,促进植株生长多分枝;在栀子开花初期,每亩施碳酸氢铵4~5公斤,栀子盛花期,可适量喷施0.15%硼砂,有利坐果;谢花3/4时,可适量喷施0.05‰赤霉素或0.3%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次,可促进果实生长,提高坐果率。立秋后重施磷钾肥,每亩用复合肥10公斤加人畜粪水100公斤,于植株旁边挖穴对水施入后盖土。冬季采果后,重施腊肥,每亩施厩肥或堆肥加过磷酸钙、饼肥混合堆沤的混合肥300公斤,于植株旁边开环状沟施入,施后培土,以利于安全越冬和恢复树势。
二、修剪关
植株萌发后,将主干离地面20厘米内的萌芽抹除,作为定干高度。当夏梢生长18~20厘米时,从中选留3~4个生长方向不同的壮枝,培养成为主枝。次年夏季在3个主枝的叶腋间,选留3~4个强壮的分枝,培养为副主枝,向不同的方向生长,依次延长顶梢;以后再在副主枝上放出侧枝。通过合理的整形修剪,使树冠外圆内空、枝条疏朗、通风透光,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减少养分消耗,增加结果面积。此外,每年还要及时剪去枯枝、密生枝、徒长枝和病虫枝,经常抹除主干、主枝上的赘芽和萌蘖。每次修剪之后,适量追施有机肥,以恢复树势。
三、病虫防治关
栀子的主要病虫害有褐斑病、黄化病和介壳虫。
褐斑病。为害叶片和嫩果。在6~7月高温、高湿情况下容易发生,受害后,叶片失绿变褐,导致落叶和早期落果,造成减产。防治方法:(1)雨季及时开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2)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1000~15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
黄化病。为害叶片。在6~8月阳光强、干旱情况下容易发生,受害后,叶片干枯,树势生长衰弱,开花结果减少。防治方法:(1)增施有机肥,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其吸收铁元素的能力;(2)叶面喷施0.2%~0.3%硫酸亚铁溶液,每隔7天左右喷1次,连喷3~4次。
介壳虫。危害枝干、叶片和果实。受害后,植株发育受阻,导致枝条或全株死亡。喷施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防治。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