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技术 > 正文

再生稻孕穗期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2024-06-16 18:51 作者: 来源: 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 43936 次阅读

一、水稻孕穗期概述

水稻孕穗期,即幼穗发育期,大体上可分为分化期、形成期、完成期3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穗数巩固阶段、粒数决定阶段、粒重奠定阶段。

二、水稻孕穗期肥水管理

1.水分管理

在孕穗期,水分管理应确保田间保持浅水层,即“有水孕穗”或“寸水养胎”。当剑叶完全抽出后(减数分蘖及花粉形成期),若遇温度高于35℃,增加水层降低田间温度。

2.施肥管理

这个时期施肥,即施穗肥。何时施、施什么、施多少,主要根据3种不同的情况加以区分。

若水稻群体生长正常,有效分蘖充足、无效分蘖已经自然消亡、叶色正常或略微生理性落黄、叶片挺直等,应在幼穗分化1期末至2期初施肥,以钾肥为主,搭配适量尿素,促进穗大粒多。建议施肥量为钾肥10公斤/亩,尿素2.5公斤/亩。

若水稻群体生长偏弱,分蘖不足、群体弱小、脱氮偏黄等,要考虑孕穗期也是穗数的巩固阶段,应该提前施肥、以水带肥、增施氮肥,促进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起到保蘖增穗的作用。建议施肥量为钾肥10公斤/亩,尿素5公斤/亩。 

若水稻群体生长过盛,如无效分蘖过多、叶色嫩绿、叶片较软等,要考虑控制水稻的生长,应该延长烤田、推迟施肥、以钾控氮,起到控制无效分蘖、增强群体抗性的作用。建议施肥量为钾肥10~15公斤/亩。

三、水稻孕穗期病虫害防治

1.水稻主要病害

稻瘟病:预防穗颈瘟,需要在水稻破口前3~5天用药。

稻曲病:稻曲病的感染可以追溯到幼穗分化4~5期,开始感染,近年来研究以及实际经验表明水稻破口前10~15天用药,预防效果最好。

纹枯病:从水稻中下部为开始发病,孕穗期用药,注意要加大药液量,并且要“打透”。

2.主要虫害

水稻钻心虫(二、三化螟):在孕穗进入6期前后,容易钻入稻苞,危害稻穗,形成白穗。

水稻稻纵卷叶螟:在孕穗进入6期前后,主要危害剑叶,影响后期光合作用,造成减产。

具体请参考当地农技站的病虫害情报进行防治。

四、水稻幼穗分化时期

水稻幼穗分化分为8个时期,包括:

1期:稻穗开始分化时,茎端生长点出现第一苞原基,用肉眼看不见,所以称1期“看不见”。

2期:一次枝梗原基分化完毕时,在苞的着生处出现白色的苞毛,所以称2期“白毛现”。

3期:幼穗长度约1.5毫米,并仍有浓密的苞毛所覆盖,称3期“毛茸茸”。

4期:幼穗长至4~10毫米,幼穗外部形态初步形成,肉眼可见幼穗和颖花的雏形,称4期“粒粒现”。

5期:幼穗长约 4厘米 ,肉眼能看清颖壳时,称5期“颖壳分”。

6期:穗长长至 10厘米 ,颖花也增至谷粒长度的一半,称6期“谷半长”。

7期:穗长生长停止,颜色开始变绿,称7期“穗变绿”。

微信图片_20240606093449.jpg

8期:稻穗分化全部完成,即将抽穗,称8期“穗将伸”。

初审:李   珂

复审:康祖义

终审:刘   新

分享到:
头条推荐
2025中国航天日(湖南)科普周在南岳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