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技术 > 正文

严防一代二化螟 减轻全年虫害

2024-05-15 09:41 作者: 贾琳 贾先勇 来源: 48449 次阅读

二化螟俗称“钻心虫”,是目前我省水稻生产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在稻桩内越冬后孵化出来的二化螟,被称为一代二化螟。病虫情报显示,今年湘北一代二化螟孵化高峰在5月10~17日,也就是说5月10日以后的一周左右都是施药防治适期。请农户根据自家稻田中二化螟发生情况,确定具体用药时间。

一、用药时机

二化螟孵化之初,会在水稻叶鞘上形成一个黄豆大的黄色斑块,称之为枯斑。随着幼虫逐渐啃食叶鞘,整个叶鞘变黄,称之为枯鞘。自水稻枯斑到枯鞘正是幼虫2~3龄期,这时二化螟幼虫食量大、抗药性差,集中在叶片外层,是施药防治的最佳时机。

一般情况下,虫害的发生蔸率达1%以上须施药防治。但在生产中,只要出现枯鞘就一定要施药。因为这时虫龄、发生蔸率肯定达到防治指标,不施药会增加后期防治难度。同一区域内,通常移栽早、叶色绿、长势好的田块发生较早。

二、药物选择

二化螟的抗药性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常常在甲地药效好的配方,在乙地防效可能不如甲地。二化螟对甲维盐的耐药性更强,防治时须轮换用药。可选用阿维菌素加上甲氧虫酰肼、虱螨脲、四唑虫酰胺等药剂轮换使用,效果会更好。

三、剂量确定

用药剂量要足,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一方面有成本原因,另一方面药剂用药越大,来年二化螟的抗药性越强。阿维菌素的用量较大,还要参照上年的用药情况适当增加。一般可用5%阿维菌素100~150毫升/亩+200克/升四唑虫酰胺10毫升/亩或虱螨脲、甲氧虫酰肼。

四、防效检查

施药后2~3天要及时查看,如果因为药剂剂量不足或下雨等原因造成防效较差,应及时补施药剂。

五、充分重视

少数农户认为早季气温低、水稻病虫发生少,一般很少打药或不施药。一代二化螟虽然对早季生产造成的损害较小,但如果不加以防治,就会造成后面三代二化螟基数大,加大了防治难度。因此,要将防治一代二化螟作为减轻全年病虫防治压力的重要措施。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