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饲育技术要点
(一)饲育温湿度要适宜,稚蚕应高温多湿,温度27±1℃,大蚕应低温干燥,温度24±1℃。
(二)蚁蚕在温度过高时行动活泼,逸散性强,收蚁时应严格控制好环境温湿度,尽量缩短收蚁操作时间,以免影响蚁蚕体质。在正常温湿度条件下,小蚕期发育快,趋性较强,每次给桑前要注意匀蚕与扩座,促使蚕发育齐一。大蚕期食桑旺盛,要注意蚕头稀放,良桑饱食。
(三)大蚕期食桑量大,排泄物多,蚕座易潮湿,若遇高温闷热天气,要加强通风换气;雨水过多,温度偏低时,要注意升温排湿,防止5龄期延长,减少蚕病发生。老熟排湿量大,应控制上蔟密度,保持蔟中通风良好,做到蔟室干燥,以防不结茧蚕发生。
(四)本品种花蚕为雌,白蚕为雄,大蚕雌雄可分开饲育,分开上蔟,分开售茧。
二、品种缺点
(一)新品种虽具有一定的耐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特性,但饲养时仍须做好消毒防病工作,减少其他蚕病的发生。
(二)新品种对温度反应较为敏感,若稚蚕期温度过低,则发育稍慢,眠起不齐;若大蚕期温度过高,则发育过快,影响产量,要注意稚蚕期控制在26~28℃,不应低于25℃,大蚕期控制在23~26℃,不应低于22℃。
(三)偶发爬蔟不积极的情况。
三、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交蚁蚕有趋光趋密性,反交有趋光逸散性,应及时收蚁,避免蚕儿逸散与饿蚕。
(二)小蚕生长发育快,应保持高温多湿饲育环境,用叶要适熟偏嫩,喂叶均匀,避免发生小蚕。
(三)大蚕食桑量大,应注意良桑饱食,加强养蚕环境的通风换气,避免蚕座潮湿,环境闷热。
(四)老熟齐涌,上蔟应做到及时稀上,避免偏多双宫茧发生,蚕尿较多,须加强上蔟环境的通风排湿。
(五)该品种虽具有耐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特点,但仍须注意防止细菌性蚕病与僵病的发生,尽量避食湿叶,做好防病、防湿工作。
初审:向莉莉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