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技术 > 正文

警惕早稻机插(抛)秧烂种死秧

2024-02-12 05:38 作者: 宁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郑建军 徐灵超 黄新辉 喻明华 来源: 43813 次阅读

2022年,宁乡市计划种植早稻54万多亩,其中机插、机抛因补贴增加,面积增大到20万亩。然而,笔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乡镇种植大户的早稻机插秧、机抛秧烂种、死秧严重,有的甚至全部报损。通过实地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农民认识不足。有的农民认为水稻育秧简单容易,在选种、选地、整地、摆盘、盖膜、灌水、调温、通风等关键技术环节上随意操作,马虎了事。同时,部分农民近年改在水泥坪、菜地、旱土上育秧,去年又新增了机抛秧,引进了育秧毯育秧技术,育秧模式更加多样,个别农民难以把握育秧操作规程,导致烂种、死秧。

二是秧床不规范。秧床不规范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整地不精细,导致床面高低不平,秧盘不在同一平面上,不利于后期秧田管理,一些凹处出现秧盘悬空;二是秧床宽度不够,造成秧床边沿坍塌,使秧盘一端悬空吊气。悬空吊气的秧盘内营养土与秧床水分隔断,秧吸水不足,出现芽谷干死,秧苗青枯,一遇高温便黄枯死亡。有些种植大户用的秧床还是板坯,没有碎土,没有开沟,摆放在秧床上的软盘不能摆平压实,秧盘与秧厢接触不够,待稻种自有养分耗尽,根系不能深入到床土中吸收养分和水分,就会出现干枯死苗。

三是秧盘垫铺无纺布不规范。机抛秧要求秧厢上先垫铺一层无纺布,再将塑料盘摆放在无纺布上育秧。无纺布平铺在秧床上,它的保水性不如营养土,且水分和营养的传导不畅,秧盘孔小,根系很难深入床土中吸收养分和水分,出现芽谷青枯、黄枯死秧现象较普遍。如果秧盘摆在不平不实、高度差超过2厘米的无纺布上,秧苗会悬空吊气死秧。

针对以上现象,笔者提出四点应对措施:

1.规范选地整厢。3月上旬选择土质好、杂草少、无病源和排灌较方便的地块作秧田,播种前按南北方向整理好秧厢。机插(抛)秧的秧厢宽度140~150厘米(以两个秧盘的长度外加每边留15厘米)为宜,厢沟宽30厘米、深15厘米左右,围沟略深,做到沟沟相通,厢面上糊下松,沟深面平、软硬适中,确保厢面高度差小于2厘米。

2.无纺布垫铺入土。机抛秧育秧盘底如需垫铺无纺布,无纺布必须压入床土0.5~1厘米,布与布之间不能重叠,压实压平再摆秧盘。

3.软盘压沉到位。无论铺垫无纺布与否,摆盘时,都要先将软盘按“两直一横”的形式紧靠平铺,稍加压紧压平,使软盘底孔陷入床泥1/3至1/2,防止秧盘悬空,盘边留2寸以上的护盘带,防秧床边沿坍塌,秧盘两端架空。

4.搞好水分管理。立苗期保温保湿,一般温度控制在30℃左右,超过35℃时,应揭膜降温,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遇到大雨,及时排水,避免苗床积水。秧苗三叶期以前,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不发白,移栽前控水,促进秧苗盘根老健。

初审:吉    映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

分享到:
头条推荐
科技燃梦 探索未知 ——郴州市科技馆携手良田小学共筑留守儿童科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