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醴陵玻璃椒,凭借高颜值、高品质,在20世纪70年代就远销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近年来,醴陵玻璃椒存在品种退化、产量偏低、栽培管理技术欠缺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
醴陵玻璃椒能否重现往日辉煌?醴陵玻璃椒产业振兴之路在何方?8月18日,株洲市院士(专家)产业服务团辣椒组组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戴雄泽研究员在湖南农业大学第十一教学楼接受了记者采访。
提纯复壮,重现玻璃椒典型性状
醴陵玻璃椒在醴陵种植已有上百年历史,也是醴陵辣椒小炒肉重要食材。醴陵玻璃椒主要用途是干制,其干椒呈羊角形,色泽鲜红,表皮光滑透明如玻璃。
2020年开始,株洲市院士(专家)产业服务团为醴陵玻璃椒提供科技服务。
“通过3年4代选择,我们恢复了醴陵玻璃椒的典型性状。”戴雄泽告诉记者,提纯复壮后的醴陵玻璃椒株型整齐一致性显著提高,在植株的长势方面得到改善;过去醴陵玻璃椒有3~4种果型,如细长型、粗短型等,现在果型为羊角型且整齐一致;综合抗病性也得到提高,田间发病率比以前有明显降低。
正在晾晒的醴陵玻璃椒。
实施规程,建立玻璃椒合作体系
醴陵市明月镇是醴陵玻璃椒的主要生产地之一。长期以来,当地农民各自种植与销售产品,难以保证醴陵玻璃椒的产品质量和收入。
株洲市院士(专家)产业服务团和株洲市农业农村局制订了《醴陵玻璃椒栽培技术规程》,2022年5月6日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8月6日正式实施。对醴陵玻璃椒的产地环境、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内容进行规范,为醴陵玻璃椒栽培标准化及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据与保障。
2019年,明月镇建立联合合作体系,即由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转让合同以及辣椒种植合同,合作社免费给农户提供耕地,免费提供肥料和种子,对所有农户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并监督整个种植过程。
“醴陵玻璃椒价格较高,收购价为每公斤10元左右,最高时可达每公斤20元。”戴雄泽说。
农户在采摘醴陵玻璃椒。
2021年,醴陵市明月镇贺家桥社区村民尹雪生加入合作社,种植了10亩玻璃椒,亩产达750公斤,纯利润9万元。今年,尹雪生种植了20亩醴陵玻璃椒,预估收入不低于20万元。
过去,醴陵玻璃椒亩产量约500公斤,亩产值4000元~5000元。经过院士(专家)团队的科技帮扶,今年醴陵玻璃椒亩产量增加150公斤~200公斤,亩产值增加1000元以上。
品质把控,完善玻璃椒品牌建设
今年,醴陵市种植醴陵玻璃椒1.7万亩,比去年增加980亩。戴雄泽指出,醴陵玻璃椒产业要做强做大,关键是品质把控与品牌建设。
地理标志农产品实际是品牌,支撑品牌内涵的是品质。为保证醴陵玻璃椒的品质,醴陵玻璃椒产业实行标准化生产。
“由于醴陵玻璃椒进入市场的渠道相对较少,市场评估对产业发展非常重要。”戴雄泽说,地理标志产品,地方特色非常明显,醴陵玻璃椒也不例外,先拓展市场,再扩张面积。倘若规模与市场不配套,将损害醴陵玻璃椒产业收益。
醴陵玻璃椒在品牌建设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戴雄泽建议,当地政府应加大醴陵玻璃椒的宣传力度和产业政策支持,企业要拓展营销渠道。
醴陵市岩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员工分拣醴陵玻璃椒。
下一步,醴陵市岩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加强保鲜方面的研发,同时开发干辣椒粉、辣椒酱等多种产品,进一步提高醴陵玻璃椒产品附加值。
醴陵玻璃椒口感辣中带甜,下锅后无须其他配料即可让汤汁色红味鲜,而一盆甜辣交织的红油红汤,恰是醴陵小炒肉的灵魂所在。该公司将加强与餐饮行业合作,让醴陵玻璃椒从田间直通湘菜厨房。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