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30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和湖南省农科院农业装备研究所联合举办了“2022年全国再生稻收获机械作业效果综合测评和技术研讨会”。据了解,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再生稻收获装备专门召开的全国性会议。
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陈温福院士和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副站长徐振兴等11位院士专家作为本次技术研讨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院长单杨,湖南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贺丽君,湖南省农机事务中心主任龚昕,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邓华凤、副院长许靖波、副院长张德咏等领导同志和专家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的共26位领导和专家以及10位科研院所收割机企业代表。
7月27~29日,在岳阳汨罗市明月村“再生稻高产栽培与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多台收获机在再生稻田间来回穿梭,全国再生稻收获机械作业效果综合测评正在进行。
参与测评的再生稻收获机械均由各与会科研单位、知名农机企业针对再生稻收获特点自主研发,数量多、机型丰富。“与普通水稻收割机相比,再生稻收获机根据生产特点,在结构上更紧凑、材料上更轻量化,脱粒清选方面也做了改进和提升,动力方面进行了合理分配。”省农科院农业装备研究所所长李明告诉记者。
在为期3天的综合测评中,收获机现场下地进行收获作业,测评专家在田间地头对所有机械进行了全面的生产性能考核。测试结束后,测评专家将测评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获得了有关再生稻收获机械的第一手实测数据,这对于探讨目前再生稻收获机存在的问题和把握今后的研发方向有着重大意义。
柏连阳院士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降低稻桩的损伤率是提高再生稻产量的关键,稻桩损伤率也是衡量再生稻收获机械优劣的重要指标。
7月30日,专家们汇聚省农科院研讨再生稻收获机械技术。会上,罗锡文院士、陈温福院士及与会专家结合再生稻收获机作业情况,就我国再生稻收获机的发展现状和下一步的重点研发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
罗锡文院士强调:“此次会议的最大收获就是使得再生稻收获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下一步要让我国的再生稻收获机‘从有到好’。”
讨论结束后,专家组形成了再生稻收获机作业效果综合测评五点评价意见:一是再生稻收获机平均直行碾压率比常规履带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明显降低,较好地解决了再生稻机收碾压问题。机收平均损失率、含杂率、破碎率符合行业标准要求,适用性较强,可在再生稻生产中应用;二是再生稻收获机平均作业效率、平均油耗可以满足当前再生稻机械化收获的经济性需求,测评期间未发生严重故障,机具可靠性、安全性符合要求;三是建议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结合再生稻生理生态特征和南方各地气候、土壤、地貌等条件系统推进相关工作,从品种优化、田块整治、株行距匹配等前端环节入手,分区域形成推进再生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品种、栽培模式、收获机械和操作规程;四是建议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将再生稻收获机纳入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范围,统筹科研、生产、销售、鉴定、推广等方面资源力量,合力推进再生稻收获机改进熟化和推广应用;五是建议生产急需的同类新产品,由部省级农机鉴定推广机构按照性能测试、生产考核和综合评价等程序进行综合测评,达到要求的可纳入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范围。
初审:吉 映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