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技术 > 正文

辰溪福寿螺“三胃”防控技术助力资源化利用

2023-08-17 06:51 作者: 许治远 来源: 280287 次阅读

通过合理的资源化利用,可让入侵物种“戴罪立功”。记者近日从省农业农村厅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处获悉,怀化市辰溪县多年来客观引导彻底加热熟食福寿螺,并提出“三胃”防控技术,实现了对该物种资源化利用与控制。

据悉,福寿螺“三胃”防控技术由辰溪县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站(以下简称辰溪县农环站)于2017年提出并在全县推广,是养鸭食螺(鸭胃)、养鱼食螺(鱼胃)、菜肴利用(人胃)的简称。该县火马冲镇万寿村、兴隆村500亩福寿螺发生区,福寿螺(成螺)发生密度由2016年每亩500只,降低至今年每亩75只,基本实现对福寿螺资源化利用和控制。

该县主要采取大户放鸭控螺模式和小户放鸭控螺模式。大户放鸭控螺模式即鸭子数量上百只时,根据区域计算确定投放鸭群的数量,每亩平均分摊量控制在10~20只,农户根据鸭子规格(小鸭提前、大鸭推后)于水稻插秧后7~20天将鸭子放入稻田,人为管理鸭子在福寿螺发生区固定或流动取食。小户放鸭控螺模式指分散农户稻田放鸭养鸭控螺模式,鸭子仅十几只至数十只时,一般将小鸭苗在水稻插秧后7~10天放入稻田,每亩鸭苗投放量控制在10~20只,利用投料的方式将鸭苗固定在福寿螺发生田块,根据福寿螺及田中其他食料情况补充投料。

兴隆村稻田养鱼大户李杰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养鱼控螺、投螺养鱼技术。“注意选用适应性、丰产性、品质更佳的当地鱼苗,也可根据杂草情况每亩投放2~5尾草鱼苗。”李杰说。

该县在李杰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试验示范后,提出养鱼控螺技术。2018年,辰溪县农环站养鱼控螺试验时,在每亩福寿螺成螺量400~500只的稻田中,投放鲤鱼苗(100克/尾)200尾以上,鱼苗对福寿螺新孵幼螺的取食率达100%。考虑到鱼苗入田时不能取食较大幼螺,建议农户搭配一定大鱼苗(100克/尾以上),扩大鱼苗对田中幼螺的取食范围。

福寿螺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辰溪县部分区域作菜肴食用,但要警惕其有可能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等疾病,所以要注意彻底加热熟食。“要正确宣传引导,客观肯定福寿螺营养、美食价值,这既满足人们的美食需求,又能控制其数量。”辰溪县农环站站长刘明溪说。

通过将有严格明确限制条件(彻底加热熟食)的宣传资料以技术培训、宣传彩页、防控指导牌及做菜演示等方式告知群众,该县健康吃螺控螺目标不断推进。

IMG_20220730_094636(1).png

IMG_20220730_094736(1).jpg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

分享到:
头条推荐
南岳推出国内首个科普主题夜游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