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技术 > 正文

利用莲叶莲蓬“种出”赤松茸

2023-08-20 10:42 作者: 许治远 来源: 91470 次阅读

编者按:赤松茸属于草腐菌,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种的食用菌之一。进入新时期后,赤松茸成功实现人工培育,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同时,农作物秸秆等是赤松茸的主要栽培原料,生产成本较低,又可避免因焚烧秸秆而破坏地区生态环境。

2021年,湘潭县射埠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镇科协主席、农工党湘潭市委委员、中国科协十大代表邓述东及其团队与湖南景鸿湘莲有限公司合作,指导该公司开展利用收获后的湘莲莲叶及莲蓬种植赤松茸试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邓述东展示长出的赤松茸.jpg

邓述东展示利用莲蓬种植出的赤松茸

现年48岁的邓述东是土生土长的射埠镇人,参加工作28年来,一直在射埠镇从事农技工作。他是目前湘潭市唯一一个从乡镇农技人员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产业扶贫技术和项目开发推广的人。

稻草种菇生美味   变废为宝技创新

赤松茸肉质滑嫩,口感极好;同时,赤松茸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的逐步重视使得赤松茸很受欢迎。

2018年,邓述东开创的“一亩田脱贫”模式在市内外推广,得到了袁隆平院士的支持和帮助。“一亩田脱贫”简言之,就是采取包技术、包服务、包回收、包销售、包利润的“五包”机制,带领贫困户种植优质特色水稻,秋收后利用水稻秸秆,露天培育赤松茸。农户经营好一亩田的“优质特色稻+赤松茸”,年纯收入可达1万元左右。

该模式下培育的1亩赤松茸,可以还田消耗约15亩秸秆,既解决了露天焚烧稻草的环保问题,秸秆还田又能改良土壤。2018年,袁隆平院士为邓述东题词:“稻草种菇生美味,变废为宝技创新。”

截至目前,“一亩田脱贫”模式已在湘潭市23个乡镇50多个村推广,帮助1547户贫困户脱贫,并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全国优秀扶贫案例。同时,“一亩田脱贫”模式陆续在省内多个市(州)大力推广,国内其他省(市)以及尼泊尔、柬埔寨等国家,也有业内人士与邓述东联系或来现场考察,计划引进该模式。

春种水稻千斤粮   秋种蘑菇万元钱

被问及最初是如何想到在“一亩田脱贫”模式的基础上,利用湘莲的莲叶和莲蓬种植赤松茸,邓述东笑道:“湘潭是‘湘莲之乡’,莲叶和莲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邓述东介绍,利用莲叶和莲蓬与水稻秸秆配比种植赤松茸,比单独稻草种植效果更好。“莲叶、莲蓬的有机质含量更高,利用其种植赤松茸,使得赤松茸的生长周期更长,品质及产量更好。”邓述东说。

赤松茸在自然条件下,8℃~30℃均可播种;15℃~25℃能够促进赤松茸子实体的形成,最适宜赤松茸生长。在湘潭地区利用一季稻田栽培赤松茸,播期宜安排在10月中下旬,使出菇高峰期正值元旦前后。

生长中的赤松茸.jpg

生长中的赤松茸

由于大棚成本过高,加上赤松茸种植忌连作,当年种植后,第二年必须更换田地种植。邓述东试验栽培赤松茸时,选择直接在耕地上露天种植。邓述东解释道:“除非是专业团队,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充裕的资金,否则不建议建大棚种植赤松茸。多数种植户更倾向于直接在耕地上种植赤松茸,在晚稻收割后即可开始,前期成本相对很低。”

邓述东算了一笔账,赤松茸菌种每亩需花费2000元左右;在种植赤松茸前,田间需要撒一层生石灰。除此以外,利用莲叶和莲蓬种植赤松茸不需要施肥以及打药防除杂菌、病虫害与草害,每亩纯利润可达1万元,一年内达到“春种水稻千斤粮,秋种蘑菇万元钱”的效果。

“目前我们正在开发更适合在水稻秸秆和湘莲上生长的赤松茸菌种;此外,我们将来会试验以不同比例的莲叶和莲蓬种植赤松茸,以得出最适合种植赤松茸的秸秆与莲叶、莲蓬配比方案。”邓述东说。

操作简单玄机大   降雪天气不害怕

种植赤松茸前田间撒施的生石灰看似简单,但是堪称“点睛之笔”。生石灰不仅可以防除鬼伞、粪碗等竞争性杂菌,使得杂菌很难成为优势菌种,而且一定程度降低耕地中的镉活性。同时,赤松茸适宜生长在pH值偏中性土壤,我省土壤偏酸性,生石灰可以将土壤改良为适宜赤松茸生长的环境。

湘潭地区多平原,我省主要地形以丘陵为主。邓述东提醒,在山区丘陵地带适度推广种植赤松茸时,相比在湘潭,更加需要注意防治虫害以及保证水源。“赤松茸的生长周期内需要大量水分,但降水会影响赤松茸品质,故浇水和日常管理要避免出现积水等问题。”邓述东说。

切割后准备去烘干的赤松茸.jpg

赤松茸洗净后切片

2021年年底,我省突降大雪。由于赤松茸在4℃以下会停止生长,加上当时正是赤松茸出菇高峰期,邓述东看着漫天大雪心急如焚。待降雪停止,他立即赶往田间观察赤松茸情况,虽然温度过低延缓了菌丝生长速度,延长了出菇周期,但赤松茸产量并不会出现较大变化。“下雪后,气温虽然降下去了,但是赤松茸有稻草覆盖,田间温度略高于气温,对赤松茸影响不大。”邓述东说。

针对后续温度可能再度降低的情况,邓述东介绍,天气最冷时可以在田间盖一层薄膜;由于赤松茸的生长质量受空气影响较大,露天环境能够充分满足赤松茸生长的空气需求,故薄膜不能将菌床完全盖严。

10月份种下的赤松茸菌种,经过约40天的生长,即可收获,一直到来年4月份。

由于赤松茸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采收工作需及时开展,避免出现开伞等现象,降低赤松茸的商品价值。邓述东介绍,天气冷的时候收获的赤松茸品质最好,而且1天收获1次就行。天气好、温度高的时候早晚各要收获1次赤松茸,但气温较高赤松茸生长较快,其品质会下降。“对于农户来说,每天早上早起一小时,晚上多干一段时间,就足够管理赤松茸。”邓述东说。

赤松茸收获后,清理干净后切片、烘干,可以制作赤松茸面条等食品。“我们现在已经建设完整的全自动工厂生产线,将来还会开发更多的赤松茸制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邓述东开心地说,“我们的目标是,用好农村四处地,唱好农时四季歌,让山、水、田、土有产业,春夏秋冬有收获。”

编后:如想品尝美味的赤松茸制品,或是种植赤松茸,可直接联系邓述东13873252353。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

分享到:
头条推荐
科技燃梦 探索未知 ——郴州市科技馆携手良田小学共筑留守儿童科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