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由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承担的《矿物质水稻降镉专用肥研制与示范》项目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以湘西矿物资源为原料研制的矿物质水稻降镉专用肥,成果创新性较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我国土壤镉污染点位超标率达到7%,南方轻中度镉污染稻田面临土壤酸化严重、土壤镉活性高、稻米镉超标风险大等问题,急需研发产品治理。”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彭志红向记者介绍。以彭志红为首的研究团队,采用湘西丰富的石灰石、白云石、硅石、磷矿石等四种矿物质混配为主要原料,通过近6年科技研发攻关,终于成功研发出了此款矿物质水稻降镉专用肥。
该成果含有较多的钙、镁等碱性材料,施用后能使土壤pH值提高10%~20%,可有效降低土壤镉活性。此外,该成果能提高土壤活性硅和有效磷含量,硅酸根与土壤有效镉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易被植株吸收的硅酸盐沉淀,减少镉进入植株体内。同时,水稻磷素吸收增加,能阻碍水稻对镉的吸收及镉向稻谷中迁移,显著降低稻米镉含量。
彭志红表示,矿物质养分有效性低,该成果采用矿石高温煅烧、水淬处理、钙镁硅活化等核心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激活矿物中钙、镁、硅、磷等元素有效性,优化产品生产流程,研发出的产品性能相对稳定。
现在,该成果已在长沙浏阳市、益阳赫山区、株洲渌口区、湘西泸溪县等轻中度镉污染耕地上进行了3年早晚稻的田间试验和示范。结果显示,矿物质水稻降镉专用肥对水稻降镉效果显著,降镉率达60%以上,精米镉含量在0.2毫克/公斤以下,水稻单产提高5%左右,效果稳定。
“这款专用肥作基肥施用,每亩施100~150公斤,亩使用成本为200~300元。产品正在申请登记,目前与水稻种植合作社订单推广示范面积已有7万多亩。”彭志红说。
关于使用技术,彭志红表示要抓住三个关键点:一是基肥结合第二次翻耕均匀撒施后平田,达到泥肥融合,施肥后两天不排水,让肥料溶解被土壤吸附;二是水稻移栽活蔸,施分蘖肥四天后,立即排水,直至分蘖末期保持田间土壤湿润,有利土壤通气,加速肥料分解与矿化;三是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保持田间薄水层,促进肥料释放的钙、镁、磷、硅等养分进入植物体内,以阻碍植株对镉的吸收和植株中的镉向稻谷中转移,并能提高成熟期养分供应能力,提高水稻产量。
初审:吉 映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