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间管理
1.间苗补种
大豆长出2片真叶时即可间苗定苗,缺苗断垄40厘米以上需及时补种。
2.水分管理
7月中旬~8月中旬遇伏秋连旱,若大豆叶片出现萎蔫现象,田间持水量小于65%时,于傍晚及时灌溉。
3.控制旺长和倒伏
大豆植株过高、长势过旺时,需进行化控处理。分枝末期至初花期,叶面喷施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每亩用24~48克,对水30~40公斤喷施;或每亩用25%多效唑悬浮剂12~24克,对水30~40公斤喷施。
二、施肥
1.底肥
根据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1000公斤,或每亩施钙镁磷肥40~50公斤作底肥,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
2.追肥
人工播种时,分枝期每亩追施复合肥10~15公斤,根据长势每亩酌情施用尿素3~5公斤。机械播种时,播种与施肥同时进行,每亩施用复合肥10~15公斤,大豆分枝期视田间长势每亩施用尿素3~5公斤。
三、病虫草害防治
(一)虫害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
每30~50亩安装1台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蛾类等多种害虫;每亩悬挂20~40张诱虫板,诱杀蚜虫、蓟马、蝇等。
2.生物防治
可用苏云金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白僵菌、绿僵菌、枯草芽孢杆等防治鳞翅目害虫幼虫、斜纹夜蛾、蝗虫、蚜虫、菜青虫等。
3.化学防治
防治食叶性害虫,于苗期至鼓粒期每亩喷雾施用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12毫升,施用1~2次,施用间隔7天。
夏大豆要注意防治蝽蟓,如筛豆龟蝽、稻绿蝽、点蜂缘蝽等,于苗期至鼓粒期每亩喷雾施用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7~10克,施用1~2次,施用间隔7天。
(二)病害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使用无病种子,通过轮作、间套作、翻耕晒田、加强土水肥管理、合理密植等措施,提高大豆抗病能力。
2.化学防治
大豆病毒病一般通过蚜虫传播,可每亩喷雾施用4%高氯·吡虫啉乳油30~40克来防治蚜虫,施用1~2次,使用间隔30天。
防治大豆炭疽病,发病初期每亩喷雾施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100~133 克,最多施用3次,使用间隔7~10天。
防治大豆根腐病,采用37.5克/升精甲霜灵·25 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照药种比1﹕250~333 拌种。
(三)草害防治方法
1.芽前封闭除草
在大豆播种后出苗前,土壤湿润条件下,喷雾施用960克/升精异丙甲草胺乳油80~120毫升。
2.苗后除草
苗后草害在大豆2~3叶期、杂草1~4叶期,每亩喷雾施30%精喹·灭草松乳油80~120毫升。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