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技术 > 正文

鱼类疫病防控正当时

2023-03-20 12:02 作者: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 来源: 148327 次阅读

春季鱼类应关注水霉病、烂身烂鳃和白皮病等细菌病,以及纤毛虫病等。具体防控技术如下:

水霉病由真菌引起,往往在病灶部位形成肉眼可见的絮状物,常在水温10℃~20℃时暴发,一般感染受伤后的鱼体。因此,应减少捕捞或转塘等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天气晴好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同时,投喂饲料等增强鱼类抗病能力。

烂身病、烂鳃病和白皮病等细菌病通常由假单胞菌、柱状黄杆菌等细菌引起,在病灶部位引起腐烂症状,常在水温15℃左右时开始发病。为避免疾病发生,可在苗种下塘前使用消毒类药品消毒。

寄生类纤毛虫病多由车轮虫、斜管虫、累枝虫和小瓜虫等纤毛虫寄生而引起,肉眼往往无法直接观察到病原体,常在水温15℃以上开始暴发。车轮虫、斜管虫和累枝虫病多暴发于水质较差的养殖塘,因此养殖户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质调节等工作,合理调控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类与生物量,抑制水体中有害物种的大量繁殖,增加有益种类的生物量和种群量。疾病暴发时,可使用杀虫药品进行防治。

小瓜虫病(刺激隐核虫病)发病速度快、致死率高,早期预防和检测是防控的关键。发现虫体时,可多次使用驱虫药品驱离虫体。已经严重感染的,要保证水体环境的适宜与稳定,以增强养殖鱼类的体质和免疫力,合理使用药物刺激虫体脱离鱼体,利用小瓜虫生活史特征控制其生存、繁殖和侵染宿主,从而减少患病鱼的死亡,减少损失。

45ec-fyrhcqy7916938.jpg

初审:吉 映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

分享到:
头条推荐
科技燃梦 探索未知 ——郴州市科技馆携手良田小学共筑留守儿童科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