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地条件
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适宜于水旱轮作的田块。土壤、灌溉水质质量符合相关规定。该技术规程适用于年≥10℃有效积温>5200℃的我省双季稻栽培模式区域的春玉米-晚稻连作周年生产。
2.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审定、适宜在我省种植的春玉米和晚稻品种。玉米选用株型紧凑、耐密植、苗期耐渍、花后耐高温、综合抗性好、高产优质、生育期在105~115天的品种。晚稻选用选择秧龄弹性大,分蘖力强、抗病、高产优质、全生育期115~125天的杂交中早熟晚稻品种。
3.茬口安排
春玉米播种期为3月15日~25日间,7月25日前成熟收获;晚稻在6月18日~22日间播种育秧,玉米收获后移栽。
4.春玉米栽培
(1)播前整地
冬前,晚稻收获后用大马力翻耕机,深翻炕土,疏松土壤,杀死地下害虫和虫卵,杀灭土壤有害病菌和病毒。3月上旬选用旋耕机将田块旋耕15~18厘米,选用前置开沟器的旋耕机型,以120厘米或240厘米为厢宽(包厢沟),开厢沟,厢沟宽30~35厘米,厢沟深15~20厘米,以利于排水降渍。
(2)种子处理
选择饱满、均匀、粒型一致、无病虫粒、无破碎粒,能防治地下害虫、苗期病害和玉米纹枯病及粗缩病等的包衣种子。
(3)播种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开始播种,一般在3月15~25日,视情况尽量抢时早播。
选用复合式玉米精量播种机,行距调整为40厘米+80厘米宽窄行或60厘米等行距,穴距24~27.5厘米,播种深度2~3厘米,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和覆土等作业。播种后整理好围沟、厢沟和腰沟,做到沟沟相通,播后出芽前喷施芽前封闭除草剂。播种密度为每亩4000~5000株。精量播种一般不需间苗、定苗,缺苗较多时及早补种或补苗。
(4)施肥
春季整地时,每亩施200~400公斤商品有机肥;播种时,每亩施40~50公斤复合肥;大喇叭口(12~14叶)时,每亩追施15~30公斤尿素,或选用玉米专用缓/控释肥料,播种时一次性每亩施50~65公斤。
(5)病虫草害防治
采用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农用无人机及适宜的农药防治病虫害。
防除草害:采用高地隙喷杆喷雾机近地面喷施。播种后施用玉米专用内吸性除草剂均匀喷洒地表进行芽前封闭除草,每亩用乙草胺50克或72%金都尔50毫升对水50公斤满幅喷雾。芽前封闭除草效果不理想时,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进行苗后除草,每亩选用乙阿合剂(乙草胺和莠去津1:1混剂)150~200毫升或38%莠去津悬浮剂75~100毫升+4%烟嘧磺隆悬浮剂75~100毫升,对水50公斤满幅喷雾。
(6)化学调控
根据需要在玉米6~8叶期,采用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每亩用30%胺鲜乙烯利(25毫升)对水15~30公斤喷施1次。选择晴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均匀喷洒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
(7)防涝抗旱
对降雨产生的渍涝危害,做好排水降渍;开花灌浆期遇到高温干旱,及时补灌。
(8)收获
春玉米不能晚于7月25日收获。春玉米成熟收获时籽粒含水量≤28%时直接采用籽粒收获机械收获,若籽粒含水量≥28%时采用果穗收获机械或田间站秆待籽粒水分下降到28%以内时机收籽粒。
(9)烘干与储藏
收获后及时晾晒或采用烘干机械烘干,籽粒含水量≤14.0%后入库储藏。
(10)秸秆处理
采用旋耕机械或秸秆粉碎翻压还田一体机秸秆还田的,应按还田干秸秆量的0.5%~1%增施氮肥,然后放水泡田72小时左右移栽晚稻。
5.晚稻栽培
玉米收获后,结合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灌水泡田3天左右,整平田块,然后机械插秧或抛秧。晚稻栽培技术可参考优质晚稻栽培技术规程或无公害农产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的双季晚稻栽培技术。
粳稻谷粒全部黄熟,籼稻谷粒95%黄熟时,抢晴机械收割。收获后及时脱粒,机械烘干或晾晒至含水量≤14%后入库储藏。
初审:余 杏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