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产量,盲目地加大放养密度,致使池内残饵、粪便等有害物质逐渐增多,水体越来越富营养化,进而产生大量有害藻类,影响鱼类的生长。因此,笔者向养殖户介绍几种有害藻类的有效清除方法。
水绵、双星藻、转板藻 养殖户在放养鱼种前先用生石灰清塘。这些藻类出现时,可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硫酸铜浓度为0.7ppm(百万分比浓度),2小时后换入三分之一的新水。出现转板藻时,每亩池塘用扑草净150~200克,拌湿土撒在藻体上。或者用草木灰撒在藻体上,2天后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化水泼洒。
水网藻 多发生比较肥沃的浅水鱼池中,藻体集结后形成织密的网带,若鱼苗误入其中会因呼吸困难或无法取食而死亡。养殖户放养鱼种前用生石灰清池, 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用量为7.5公斤。水网藻出现时,用硫酸铜溶液泼洒池塘水面,使池水的硫酸铜浓度为1.5ppm。
铜绿微囊藻、水华微囊藻 养殖户放养鱼种前,1米水深的池塘每亩水面施基肥500~1000公斤。高温季节鱼池注意经常换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当该藻类发生时,在发生初期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也可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放养罗非鱼1000尾。
小三毛金藻 它能分泌一种使鱼中枢神经中毒的毒素,致鱼死亡。每升养殖水体中小三毛金藻数量超过3000万个,水体呈黄褐色时,就会引起鲢鱼、鲤鱼和鳙鱼等大量死亡。放养鱼苗后,养殖户要经常注意水的肥度,最好让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左右。鱼池出现大量的小三毛金藻后,要立即注入新水,并用磷肥和猪粪调节水质,或泼洒硫酸铜,使池水硫酸铜浓度为0.7毫克/升,抑制金藻分泌毒素,然后更换新水。
卵甲藻 卵甲藻在鱼体表面寄生后,会使鱼类感染打粉病。养殖户可用生石灰(每立方米池水10~20克)遍施,也可调节pH值在7.5以上。对已发病的鱼池,可用浓度为每立方米池水150克的生石灰彻底清塘后再使用。
初审、一校:于 钊
复审、二校:傅仁斌
终审、三校:郭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