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番茄灰霉病在湖南发生频率高,危害越来越严重。该病可引起的烂果,常给菜农(尤其是设施栽培的菜农)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症状
番茄苗期及成株期均可受害,主要发生在花期和结果期。幼苗染病,叶片和叶柄上产生水渍状腐烂,之后干枯,严重时可扩展到幼茎,使幼茎产生灰黑色病斑,病部缢缩,腐烂折断,湿度大时发病部位产生灰霉。
成株期叶片发病,叶缘或叶尖开始出现水渍状浅褐色病斑,病斑多呈“V”字形,并逐渐向内发展,干燥时病斑呈灰白色,潮湿时病部长出厚厚灰霉。
花受害常萎蔫枯死,花梗也随之缢缩枯萎。果实多从蒂部残留的花瓣或脐部残留的柱头开始发病,后向果面和果柄发展,受害果实初呈灰白色水渍状,后逐渐软腐,湿度大时病部也会长出灰色霉层。
二、病害发生规律
番茄灰霉病的病原为灰葡萄孢真菌,该病原菌喜低温高湿的环境,在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长时间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病较重;番茄最宜感病的生育期为始花至坐果期。通风不良、连作多年、种植密度过大、管理差、有机肥偏少、氮肥偏多等种植环境均会加重灰霉病的发生。
三、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降低田间湿度,提高大棚温度。
2.及时清除病残体,在蘸花后7~15天(幼果直径10~20毫米左右),摘除残留的花瓣和柱头是防治番茄果实灰霉病较为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发病初期及时摘除有病斑的花瓣、柱头、病果、病叶并集中销毁,防止病原菌进一步扩散到植株其他部位。
3. 化学防治
(1)点花时用药 在配好的2,4-D或防落素稀释液中,加入0.1%的50%腐霉利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然后再蘸(喷)花。
(2)发病前用药预防 植株定植前,秧苗集中喷施代森锰锌等保护性药剂,用腐霉利等烟剂对设施种植棚进行熏蒸消毒处理;定植后15~20天,喷雾1次防治灰霉病的药剂,可预防土壤中病残体等产生的分生孢子对植株的侵染。
(3)发病初期用药 在发病初期,可选用生物制剂苦参·蛇床素或木霉菌剂或丁子香酚喷雾防治。每亩还可用腐霉利、嘧霉胺、异菌脲、异菌·氟啶胺、嘧霉·百菌清等药剂防治。设施大棚还可选用百菌清、腐霉利、腐霉·百菌清、或异菌·百菌清等烟剂在傍晚闭棚前熏施。
初审、一校:余 杏
复审、二校:傅仁斌
终审、三校:郭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