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早稻秧苗素质相对较差,秧龄一般只有15~18天,秧苗较小,抗逆性较差,机插后易僵苗不发。
形成原因
1.苗质型 育秧时落谷量过多或严重超秧龄,造成秧苗细长、叶色发黄,风吹易倒,蹲苗期明显长于正常秧苗。
2.虫害型 在秧田期或移栽到大田后受到稻蓟马、稻象甲等危害,叶片卷缩或破损,秧苗生长滞后。
3.肥害型 大田有机肥未经充分腐熟或翻沤过迟,大量有机质在大田发酵,产生有毒物质毒害秧苗根系,或在机插前碳酸氢铵施在土表,或追施时未拌土,田间水层浅造成烧苗。
4.药害型 有的稻田前茬作物超量或过迟使用了甲磺隆、氯磺隆等长残留除草剂,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影响早稻秧苗生长。
5.水僵型 机插后秧苗长期处于水淹状态,稻田土壤不通气,或机插时泥土过于糊烂,栽插后秧苗随泥浆下沉形成僵苗。
预防措施
机插早稻一般在3叶1心期、株高15厘米时栽插,要求田面平整、基肥充足、耕层适中,上水整地时做到田面上烂下实,整地后建立薄水层,并根据土质沉淀24小时左右再机插。
机插后应脱水露田1~2天,使根土融合,促进秧苗迅速长出新根。对水僵苗要坚持浅水勤灌、薄水分蘖。分蘖前期掌握“前水不清,后水不进”的原则,遇到阴雨低温天气,晚上灌水护苗。分蘖中后期每隔2~3天灌水1次,确保土壤通气,田面沉实。
发生药害僵苗的机插早稻田,应及时换水排毒2~3次,并追施速效性氮肥。
初审、一校:余 杏
复审、二校:傅仁斌
终审、三校:郭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