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技术 > 正文

省农科院土肥所专家深入基层指导春耕生产

2024-03-08 02:46 作者: 李超 余杏 来源: 267801 次阅读

  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冬季作物生长及早稻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3月5日,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黄凤球研究员、党总支书记罗尊长研究员等8位专家,深入宁乡市金洲镇田间地头,对当地紫云英、大麦等冬季作物生产及春耕备耕进行现场指导。

0b38abeb0dca1ad1d9606694a8b1665.jpg

  专家们深入田间考察了紫云英、大麦的生长情况后发现,虽然其整体长势整齐,但由于部分田块地势低,又恰逢春季多雨,存在田间积水导致叶片偏黄、株高偏矮、生物量偏低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专家们立马给出指导意见:即刻疏沟排水,苗情偏弱的田块应每亩追施23公斤尿素提苗,同时,应注意防治菌核病、蓟马及蚜虫等病虫害,以确保稳产高产。

0902d5ca676e13a1081753cdc96d995.jpg

dfac2eb1989b16a84e668ac6ae9b405.jpg

  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专家还与宁乡市农业农村局专家、宁乡圆湖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开展了座谈。宁乡圆湖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了春耕备耕情况,该合作社流转2100多亩稻田,冬种紫云英1200多亩、大麦750亩,准备早稻种子3吨、复合肥料40吨,新购育秧盘3万盘,对育秧催芽设备进行了维护,为早稻生产作好了充分准备。

8b3d7d64c406348d5c0443639fd5ff2.jpg

  专家们根据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围绕春耕备耕和双季稻绿色生产等问题进行讨论,针对育秧基质选购、双季稻品种搭配优化、有机肥和化肥合理施用、高产高效栽培、水肥高效管理、病虫草害综合绿色防控等方面提出了积极建议。

  紫云英可生物固氮,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减少化肥投入。种植紫云英可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从而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专家们强调,紫云英应在盛花期进行浅水翻压还田,每亩还田量以1500~2000公斤为宜,翻压后封住稻田排水口,田面保持1厘米左右水层,沤3~8天后即可耙平稻田,耙平前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可减施20%~30%的基肥,耙平后增密20%移栽。机插秧应在耙平后浅水沉浆1~2天进行,以减少漏蔸率,保障机插质量。

  目前,培育壮秧是保障早稻高产的基础。为此,专家们建议应做好早稻晒种、浸种、催芽、精选基质,适时炼苗等工作,提高发芽率,增强秧苗素质,减少恶苗病等病害,确保春耕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a7baf48cc55d907268a237753c68427.jpg

初审、一校:余 杏

复审、二校:傅仁斌

终审、三校:郭有余

分享到:
头条推荐
2025中国航天日(湖南)科普周在南岳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