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老果园大多表现为柑橘树品种老化,不适宜市场需求,柑橘产值低;栽培技术传统,柑橘产量、品质逐年下降;果园生态恶化,抗逆能力弱,灾害时有发生,产能及效益低;栽培模式传统、分散,品种、栽培技术、管理等千差万别,品质参差不齐,难形成整体优势和有竞争力的产业。 针对不同果园情况,种植户宜采取相应改造措施。
一、品种改良
1.区域布局及改良方向
(1)橙类优势区域:沪昆高速(湖南段)沿线及以南的怀化市、邵阳市、永州市和郴州市各县(市、区),该区域主栽冰糖橙和脐橙。
冰糖橙可适度扩种20万亩左右。逐步进行品种的升级换代,加大新品种如锦红、锦秀、橘湘珑等的推广应用。
脐橙可扩种40万亩左右。中熟品种除主栽纽荷尔,还可发展园丰、崀丰等品种。特别注意早熟品种(赣南早、清秋)和晚熟品种(伦晚、炎明橙)不同熟期品种的搭配。
(2)温州蜜柑优势区域:从湘中的洞口县和邵阳县往北至溆浦县、安化县,再往北到湘北的常德市,包括资兴市的东江湖,主栽品种为早熟温州蜜柑和中晚熟温州蜜柑。
中晚熟品种主要是尾张,大部分用于加工制罐的原料。早熟主栽品种宫川已形成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有雪峰蜜橘、石门蜜橘和东江湖蜜橘。宜着重稳面积提品质强品牌,可适当发展特早熟品种如橘湘早,早熟质优品种由良,中晚熟优质鲜食品种南柑20、爱媛28等。
(3)椪柑优势区域:湘西州各县市,主栽品种为本地选育的辛女椪柑和吉品椪柑,近年从辛女椪柑中通过芽变选育了早熟品种早蜜椪柑。可供更新换代的椪柑新品种少,种植面积存在萎缩的趋势,应重点抓低产老果园改造,果实品质改良,维护湘西椪柑品牌。
(4)柚类基地:我省原先的柚类基地是江永县,主栽品种为广西原产的沙田柚;临武县拟建设10万亩的柚类基地,重点发展本县及本省的特色柚品种如雷公柑、早香柚、黔阳红心柚等。
(5)2~4月成熟的晚熟杂柑如沃柑、春见、不知火等,在我省需选择小气候环境或采用保护地栽培方式种植,不宜大面积发展。
2.高接换种
树龄20年以内、树体健壮、树干没有明显的天牛危害的柑橘树,品改时可采取高接换种的方式进行。
3.重新建园
如果是20年以上的老柑橘园,树体衰弱,树干天牛危害严重,则品改时宜重新建园。
二、柑橘老果园“三减一增”(减化学肥料、减化学农药、减损耗、增效益)提质改造技术集成
1.果园翻耕改土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果园实行翻耕改土。
调整土壤酸碱至pH为5.5~6.6。采果前后或3月结合施有机肥进行果园土壤翻耕,酸性土壤地翻耕前每亩撒施石灰50~100公斤,碱性土壤地翻耕前每亩撒施硫磺50公斤。
开好排水沟。翻耕过程中着重挖好全园贯通的排水沟,特别是梯壁排水沟,保证雨季园内不积水,沟深、宽30~50厘米,形成起垄栽培。
全园土壤翻耕,深度为25~30厘米,增强土壤透气性;适当断细根,更新须根系分布;梯面外高内低相差5~10厘米。果园禁止施用除草剂,可树盘覆盖透气黑地布防草。
2.综合施肥
基肥于采果后或萌芽前施,树冠滴水线处每株沟施柑橘专用肥1公斤、生物有机肥1.5公斤,肥料放入沟中后与周边土壤拌匀,再覆土。7月初,每株沟施柑橘专用肥1公斤;每次新梢生长期叶面结合喷药施叶面肥,叶面肥可用尿素、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肥料。水源条件好的可在7~9月干旱期追1~2次水肥。
3.减农药、省力化修剪
为减少劳动力和农药成本,果园采取稀植与轻简修剪。
(1)果园稀植。使果园适宜于机械化生产,宽行窄株,每亩50~60株,树与树之间不遮阳,提高病虫害防控效率,减少用化学农药。
(2)培养立体结果丰产树形。结果树树冠高2.5米左右,平地果园树冠底部距地面50~80厘米,山地果园树冠底部距地面35~50厘米,绿叶层高2米左右,冠幅3.5米左右。
(3)轻简化修剪。采用大枝修剪、开天窗、开门(面朝东南边树冠剪除一部分枝梢)修剪,使枝梢叶生长自然开张,不交叉、不重叠,密疏适度,保证光照能照射到枝、梢、叶,喷药方便并均能喷到枝梢叶片。
4.保花保果与疏花疏果
为提高柑橘品质与产量、效益,根据树势、花量及上一年度结果情况,进行花果量控制。
结果小年进行保花保果。保花保果可用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在谢花2/3后使用,可用药剂有赤霉素、硼肥等。
结果大年进行疏花疏果。可根据花量多少,结合修剪控花量;第二次生理落果期完成后疏除过量的小果、病虫果、顶部粗皮大果、畸形果、密生果等,果实膨大期结束后可因产量再次疏果。
5.水份控制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与柑橘品质,减少肥料流失,结合起垄栽培,必须确保春夏雨季排水顺畅;干旱灌水,7~9月既是干旱期也是果实膨大期,需灌水保障树体及果实正常生长;果熟期注意控水,采果前1个月通过清理排水沟、地面覆反光膜等方法控水。
此技术适用于湖南优势柑橘产业带中柑橘老产区和湖南优势柑橘产业带——湘西南、雪峰山脉、武陵山脉等三大优势区域。
作者:湖南省水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
初审、一校:余 杏
复审、二校:傅仁斌
终审、三校:郭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