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技术 > 正文

保供与新冠肺炎防疫对湖南肉牛养殖的影响

2024-03-08 02:46 作者: 万发春等 来源: 244108 次阅读

在当前全国全力做好新冠疫情疫情防控战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菜篮子”安全工作,多次强调要确保养殖业饲料等重要民生物资运输通道畅通。为此,农业农村部等多部委连续出台了10余个重要文件(通知),要求各省市严格执行绿色通道和优先运输政策,实行“三不一优先”,以保证饲料(畜禽种苗、产品)等运的进、销的出。湖南省作为全国较早开展复工和放开省内道路运输的省份,了解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推出后湖南省肉牛养殖的现状,对于下一步的政策制定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为此,2020年2月10~16日,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涟源试验站和体系岗位专家联合省草食动物产业技术体系对湖南肉牛养殖产业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通过微信、电话咨询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共调研了湖南省10个市20个县的33个肉牛养殖企业(户),调研内容涵盖了肉牛购买、养殖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由于益阳市某同一乡镇的4个养殖户情况基本相同,因此合并为一个样本数据处理,实际有效数据为30个。

二、养殖企业(户)基本情况

见表1。被调查的30个养殖企业(户)分布在10个地市,其中怀化(9)、娄底(10)和益阳(4)三个地市合计23个,占绝对主体。养殖规模以100-500头占主体,共21个,500头以上的6个,100头以下的3个。养殖企业(户)全部进行育肥,其中15个户同时饲养有繁殖母牛,有18个户能进行屠宰销售。

表一.webp.jpg

三、调研时间分布

见表2。调研时间均为国家相关政策密集推出期间,主要集中在三个时间点,分别是2月10日、14日和15日,占到调研总数的90%。

表二.webp.jpg

        四、肉牛养殖企业(户)受新冠疫情影响情况

(一)总体情况

从调研情况来看,在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畜牧业保供的政策基础上,一些县市也出台了不同的服务政策,如协调解决运输、指导防疫、贷款贴息等。与其他省份相比,湖南省的肉牛养殖企业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相对较轻,但仍只有4家(13.3%)养殖企业(户)完全或基本不受影响。

(二)省市县政策出台情况

2月11日湖南省委组织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选派疫情防控工作联络员协助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相关工作的紧急通知》,选派了万名防疫联络员。2月12日,湖南省政府召开全省春耕生产工作视频会议,指出要抓牢重要农产品供给,继续抓疫病防控,同一天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印发了湖南省肉牛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指导意见。从调研来看,有18家养殖企业(户)认为当地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占比达到60%,但说明具体扶持内容的只有11家。从政策具体内容来看,提供畅通饲料(药品)等物资采购、运输帮助的7家,企业贷款贴息1家,协助指导做好防疫和消毒3家,说明相关畅通道路运输的政策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地。

(三)企业受影响具体情况

见图1、图2、图3。

图123.webp.jpg

1、牛源

从图1和图2可看出,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养殖企业(户)架子牛(犊牛)购入受到影响,其中受影响较大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36.7%)。从现有牛源可维持时间来看,50%的养殖企业(户)可以维持超过3个月以上,但也有23.3%的养殖企业(户)只能维持1个月。牛源缺乏主要受疫情防控人员无法出门选购、没有经纪人上门、牛出栏受限、资金周转困难等因素的影响。

2、饲料

从图3和表2可以看出,饲料供应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仅有10%的企业饲料储备能维持3个月以上,超过53.3%的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其中有1个养殖企业只能维持10天。有26个养殖企业缺乏饲料,缺乏的主要是粗饲料和原料,其中13家单独缺粗饲料(占比50%);17家缺饲料原料(占比65.4%),其中4家同时缺粗饲料;仅4家缺精饲料(占比15.4%),其中3家同时缺粗饲料。缺乏的饲料原料为玉米(12家)、豆粕(8家)、麦麸(6家),缺乏的粗饲料为酒糟(6家)、稻草、青贮、糠壳和豆腐渣。饲料缺乏是受多重原因影响,主要原因有道路不畅(17家)、无供货商(11家),另有9家受饲料价格过高的影响。受影响的养殖企业(户)中受单一因素影响超过一半(15/26,占比57.7%)。

表二 缺乏原因.webp.jpg

3、兽药疫苗和防疫

从图1可以看出,仍有一半的养殖企业(户)的兽药疫苗供应和防疫受到疫情影响,其中兽药疫苗供应和防疫受到较严重影响的各有8家(26.7%)。兽药疫苗缺乏的主要是常规疫苗、常规药品、驱虫药,缺感冒药和配种所需药物的仅各有1家;几乎所有防疫受影响的养殖企业(户)都缺乏消毒药品和器械(14家,93.3%),有2家还缺乏消毒酒精和口罩。兽药疫苗缺乏主要是由于兽药市场(店)没有开业、道路不通和人员流动限制;防疫物质缺乏主要是受价格高、购买不到的影响。

4、用工和配种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仍有超过一半多(63.3%)的养殖企业(户)受到用工的影响,其中受到较严重影响的超过被调查企业的三分之一(36.7%),用工缺乏较多的是饲养员(13/19,占68.4%),其次是种草和清粪人员各3家,缺技术、配种和后勤人员的各1家。用工缺乏主要是因为防控限制了人员流动。15家有繁殖母牛的养殖企业(户)中仅有1家繁殖没有受到影响,8家(53.3%)受到较严重影响。繁殖受影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员流动受到管制配种员无法上门(11/15,73.3%),其次是由于缺乏冻精和液氮(3/15,20%)。从能繁母牛延误配种时间长短来看,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启动时间基本一致,最短10天,最长30天,平均延误22天。

表三.配种时间延误.jpg

5、育肥牛销售和屠宰加工情况

从图1和表1来看,育肥牛销售是受疫情影响最重的环节,有多达24家(80%)的养殖企业(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21家(70%)受影响较重。育肥牛销售受到影响的原因各有8家(16/24,66.7%)选择无法出场或没有收购商,有5家(5/24,20.8%)同时选择了以上两个原因,1家认为是由于店面消费客人少,2家没有说明原因。在拥有屠宰加工的18家企业中有72.2%(13/18)的受到影响,其中10家(10/18,55.6%)受到较大影响。屠宰加工受到影响的原因仅有11家企业填写,其中认为受单一因素影响的4家(缺牛源2家,产品无法出场2家),占比36.4%(4/11)。同时受两个及以上因素的影响的7家(7/11,63.6%),其中同时受两个因素影响的5家(缺人工、产品无法出场3家,缺牛源、产品无法出场1家,缺牛源、缺人员1家),受上述三个因素影响的3家,还有2家分别提到受消费减少和购买力下降的影响。

6、养殖成本和经济效益

(1)饲料成本

从调研情况来看(表4),接近三分之二的填报养殖企业(户)面临着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原料和粗饲料价格上升(15家),另有1家因精补料价格上涨(200元/吨),1家因运费上涨(50元/吨)。价格上涨的原料分别是玉米(15家)、豆粕(7家)、麦麸(4家)、青贮(2家)、花生秧(2家)、干草(3家)糠壳(1家)、甘蔗尾(1家),详见表5。价格上涨的幅度变动更大。

表4 饲料价格变化情况.webp.jpg

表5 饲料价格变动幅度.webp.jpg

(2)牛价

由于大部分被调查养殖企业(户)都没有卖牛,也没有接到收购客商的电话,因此,对于疫情对活牛售价的影响不了解。仅有4家表示价格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从1.4元/公斤到10元/公斤不等,1家表示没有变化,详见表6。

表6 活牛价格变动情况.webp.jpg

五、养殖企业(户)的政策期待

被调研的30家养殖企业(户)有27家填写了亟需解决的困难和对政策的期望。

1.面临的主要困难

资金短缺(12家),饲料缺乏(7家),饲料价格上涨和养殖成本偏高(7家),肉牛销售难和架子牛补栏难各3家,运输难、天灾和政府政策的随意性、缺技术人才各1家。

2.期待的扶持政策

养殖户最期待有关部门解决的问题是尽快控制疫情恢复生产正常(22家),提供信贷资金支持(12家),按照存栏规模给予临时性的草料运输补贴(4家)和购牛补贴(1家),提供疫情防护用品(1家),禁止饲料供货商涨价(2家),保障饲料运输通畅(2家),减免公路运输通行费(2家),增加农副产品供应渠道(2家),确保牛犊交易正常(1家),另有1家仅提出需政策扶持减少损失。

六、政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来看,绝大多数养殖企业(户)都认为对于养殖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国家尽早控制疫情。考虑到肉牛养殖业发展与农民脱贫致富息息相关,面对当前困难,除继续抓紧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已经出台的减免道路通行费、“三不一优先”等政策,做好专家们建议的自身疫情防护和牛场的疾病防控、调整饲养方案等外,建议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将存栏规模100头以下的中小养殖企业(户)纳入小微企业帮扶政策支持范围之内,给予专项信贷资金扶持,对于受到影响严重的中小养殖企业(户)给予临时饲草料补贴。 

二是由于当前产业分工的高度专业化,应梳理肉牛养殖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将所有环节的生产企业一揽子纳入优先支持复工的范围,将所有相关原材料(成品)的运输一揽子纳入绿色运输通道,以免出现卡脖子环节。

三是由于养殖场必须一直保持运转,在当前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护用品供应紧张、购置困难的情况下,建议主管部门协调给养殖场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护用品。

四是针对当前育肥牛价格下降、牛肉价格上涨的情况,建议先储备牛肉后储备活牛,养殖企业(户)应适当推后肉牛出栏时间。同时高度警惕疫情结束后育肥肉牛集中出栏带来的活牛价格下降,认真分析架子牛(犊牛)集中上市交易和育肥企业(户)集中补栏对价格可能产生的影响,适时出栏和补栏。

调研人员:万发春(1,3,4)、祝远魁(2,5)、李付强(2,5)、陈东(3,6)、沈维军(3,6)

1.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2.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涟源综合试验站

3. 湖南农业大学

4.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5. 湖南天华实业有限公司

6. 湖南省草食动物产业技术体系

来源: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作者:万发春等

初审、一校:于   钊

复审、二校:傅仁斌

终审、三校:郭有余

分享到:
头条推荐
2025中国航天日(湖南)科普周在南岳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