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江南区协作组的统筹协调下,4月27日—29日,湖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专家、协会、企业代表34人赴湖北省开展中药材产业考察调研,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采收及产地初加工岗位、食用百合龙山综合试验站团队受邀参加。
4月27日,调研组赴湖北中医药大学交流学习,参观药用植物园,并在湖北中医药大学召开湖南、湖北道地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湖南、湖北道地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交流会。此次会议由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江南区协作组、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湖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主办,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省中药材协会、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承办。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刘大会、何玉成、林先明、童巧珍,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与人才处处长柯枫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副处长龙雷鸣,湖北中医药大学纪委书记胡少萍,湖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谢红旗及湖北、湖南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协会和企业代表等60余人参会。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指出,体系将坚持围绕中药农业全产业链开展技术研发和示范,加快中药科技创新发展,创新驱动中药材产业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促进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
会议聚焦湘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交流探讨两省中药材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道地与特色药材产业优势、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和协会建设管理经验、高校中医药科研与学科建设进展。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湘鄂两省山水相连,在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品牌培育、科研创新、市场拓展、文化传承、产业融合升级等方面有广阔的合作交流空间,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积极推动湘鄂两省中药材产业协同发展,扎实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4月28日—29日,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研发首席刘大会教授、湖北省中药材协会执行会长梅之南教授等陪同调研组先后前往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黄冈金贵中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罗田县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小孤坪种植基地、葫芦石村种植基地、湖北艾师傅科技有限公司、劲牌有限公司等地调研学习。
中药材产业是湖北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之一,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打造了“十大楚药”“五大特色药材”品牌,拥有国家地标产品46个。其中罗田县重点发展茯苓、天麻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全县天麻种植面积2.8万亩,鲜麻总产量近2.3万吨,产值约7.15亿元。近年来,该县通过国有林场、药企与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团队产学研深度融合,研究出了天麻人工菌棒代料替材林下生态种植技术,实现了不砍树种植天麻,推动天麻种植周期缩短一半、药用成分显著增加、食用口感明显改善,辐射带动周边群众产业增收,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
此次调研交流活动中,调研组全方位考察学习了湖北省中药材种植、加工、产品开发、市场流通、文化传承等诸多环节发展理念和经验,为湘鄂两省中药材产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探索路径。湖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也将积极学习吸纳国家、湖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先进建设经验,立足全产业链全环节以科技力量赋能中药材产业发展,在重点县域、关键产业环节开展技术服务和攻关,抓典型带全局,进一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和中药材千亿产业发展。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