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双牌县打鼓坪乡单江村的高山野生茶园,一幅鲜活的采茶春景图映入眼帘:茶农们头戴草帽、腰系竹篓,手指灵动,嫩绿茶芽纷纷落入篓中。村民周根娥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笑道:“手脚麻利点,一天能摘三四公斤鲜叶,能挣200多元!”
单江村平均海拔400米,年平均气温18.4℃,常年云雾缭绕、雨水丰沛,昼夜温差明显,孕育出2万余亩高山野生茶林。凭借“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独特地理优势,这里的野生茶叶芽叶肥厚、氨基酸含量高,明清时曾是皇家贡品。但因茶树高大难采摘,过去村民常砍古茶树当柴烧,致使野生资源一度濒危。
为了守护这份“绿色遗产”,打鼓坪乡党委和政府迅速行动,对高山野生古茶树实施挂牌保护,划定核心保护区,还专门聘请专业人员对野生茶基地展开定期管护,并对基地进行提质升级改造,完善基地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当地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茶企,开展“古法采茶+现代工艺”的技能培训,让村民学会科学养护茶树、高效采摘鲜叶。2011年,返乡企业家唐满玉成立双牌湖湘农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盘活资源,让深山野茶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必须做到当天采摘、当天制作,从摊青到烘焙,每一步都关乎茶叶品质。”在该公司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唐满玉介绍道。近年来,单江村不断深化与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邀请专家前来调研和指导,通过改良传统制茶工艺,既保留野茶的原始风味,又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如今,公司每年生产中高档有机茶3000公斤,产值突破800万元,还成功打造出“双牌野生绿茶”“单江野生毛尖”等系列产品。2018年,基地获得国家有机认证;2019年,产品荣获中国中部农博会金奖,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无公害产品”。
野生茶产业让古茶树得以存活,更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单江村80余户农户依靠采茶、基地管护等工作,年均增收5000元,村集体收入逐年攀升。村民梁秀花一家依托茶产业,年收入超过5万元,还顺势发展起养殖副业。“现在采茶有补贴,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过得比茶叶还香甜!”她笑道。如今,单江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永州市美丽乡村”,昔日的贫困山村蝶变为茶旅融合的生态样板。
从无人关注的“柴火树”到助力富民强村的“金叶子”,单江村的发展历程有力地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理念。展望未来,该村将规划建设茶文化体验园、古茶树观光区,全力推进茶文旅深度融合。
初审:田文娟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