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县传真 > 正文

道县10万亩绿肥化作春泥更护田

2025-04-09 09:23 作者: 尹俊和 何书梅 来源: 0 次阅读

4月1日,在道县柑子园镇三海洞村的农田里,成片的紫云英正值盛花期,紫色花浪随风摇曳。大型旋耕机在田间来回作业,将紫云英粉碎后翻耕入田。清新的青草香气弥漫田间,与传统的化肥气味形成鲜明对比。

春耕时节,道县田间地头正开展一场“绿色革命”。全县大力推广紫云英生态还田技术,将盛开的紫云英翻耕入土转化为天然绿肥,既改良土壤结构,又实现农业降本增效。

道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廖普祥介绍:“每亩紫云英还田相当于增施150~250公斤有机肥,通过根系的固氮作用可减少20%的化肥用量,同时能使水稻增产10%左右。这项技术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有效提升耕地肥力。”

去年秋冬播种期间,道县创新推行“统一供种+技术托管”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从种子统配、播种指导到田间管护、机械化翻压的全流程技术支持,引导农户在冬闲田规模化种植紫云英。该县农业部门的跟踪监测数据显示,连续两年实施紫云英还田的地块成效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传统耕作区提高18%,水稻亩均增产约30公斤,化肥使用量每亩减少10~15公斤,节约成本150元左右。

“以前不种紫云英时,灌水很久土地还是很硬。种植紫云英后,不用灌水,土地也很松软。过去每亩要施35公斤底肥,现在不施底肥效果也很好。”三海洞村种植户王焕波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道县将绿肥种植作为化肥减量增效的核心措施,通过紫云英、油菜、萝卜等绿肥作物的协同种植,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以提升土壤肥力、降低生产成本,为“藏粮于地”战略注入绿色动能。据统计,去年该县绿肥种植面积已突破10万亩,预估减少化肥用量超过1500吨,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显著提升,绿色高产农田的生态屏障正在加速形成。

初审:向莉莉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未来守护者:科学点亮生命”科普主题活动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