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县传真 > 正文

罗光强变废为宝“点虫成金”

2025-04-01 17:07 作者: 王希台 彭圆 来源: 7715 次阅读

“它们吃的是红糖奶粉,产的是‘蛋白质黄金’。”近日,58岁的罗光强站在蝇蛆大棚里,指着纱布笼中飞舞的种蝇介绍。

在湘潭县石潭镇双红村,这个曾被乡邻戏称“养蛆疯子”的老农,硬是把人人避之不及的蝇蛆“变废为宝”,不仅让厨余垃圾重获新生,做成年销售额千万元的生态产业,而且让2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端起“绿色饭碗”。

早年经营海鲜生意、种植水稻的罗光强,一次偶然机会在河北省尝到以蝇蛆为原料的食品。敏锐的他发现,水产饲料市场需求庞大,而蝇蛆蛋白含量高达60%,远超传统豆粕,且当时湖南农业大学已研发出“无菌苍蝇”技术,这点燃他的创业火花。

2019年,他在广西北海小试牛刀,用蝇蛆喂养大明虾和基围虾,结果惊人:饲料成本直降30%,养殖周期缩短10天。这让他笃定:“蛆虫里藏着大产业!”

2020年,罗光强回乡创业,与同村的陈伏泉一起斥资4000万元,以厨余垃圾为料,投身蝇蛆养殖。然而,从宁乡高价购回的无菌种蝇却成了“烫手山芋”——没有技术员,养殖大棚无从下手。

“没人教,就自己学!”他把自己关进养殖棚,观察种蝇交配、产卵、孵化的全周期,记录下密密麻麻的数据。连续14天未沾床铺,罗光强把自己熬得双眼血红,家人见他说话近乎癫狂,一度以为他“疯了”。他却笑言:“当别人说你疯时,离成功就不远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摸透无菌蝇的养殖规律:种蝇寿命仅14天,需要循环培育;幼虫以红糖、奶粉为食,5天即可成熟;养殖下脚料晒干后还能制成有机肥……

如今,他的湘潭益美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建成43个养殖大棚,日均产蛆10~30吨,养殖高峰期可带动200名村民就业。蛆虫以3200~9000元/吨的价格远销福建、江浙等地,成为鲈鱼、鳜鱼养殖场的“蛋白宠儿”。

“一人富不算富,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干!”罗光强将大棚分包给村民,保底收购蛆虫,并提供免费技术培训。更令人称道的是,他敞开大门传授技术,学员遍布全国乃至东南亚,“20天包会,包吃住,分文不取!”

随着水产养殖业对生态饲料需求激增,他的“蛆虫版图”加速扩张。此外,他拓展生态链,养殖黑山羊、土鸡,用蛆粪肥田种菜,打造立体农业样板。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蛆虫也能变成‘金疙瘩’!”这位老农的眼里闪着光。从无人问津到供不应求,罗光强用一颗敢闯敢试的心,为乡村振兴写下了一个“点虫成金”的鲜活故事。

初审:向莉莉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