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县传真 > 正文

万象“耕”新不负春 三湘大地备耕忙

2025-02-19 08:16 作者: 向莉莉 李尚引 袁静 李向前 来源: 58989 次阅读

“今年,我打算将制种水稻的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前几年我每年种了120亩,效益都不错。”2月14日,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龙坪村,种植户粟茂良一边在田间疏通水渠,一边对记者讲述着他的新年生产计划。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当前正是春耕备耕的黄金期,种植户们纷纷准备购置适合春耕生产的农机具,为即将到来的农忙季节做好充分准备,为全年的农业生产布下“先手棋”。

粟茂良介绍说,由于制种水稻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清杂,喷施农药的次数也比普通水稻种植更多,因此成本比普通水稻种植高很多,亩均成本约为2500元。为了降低成本,今年,他打算购买2台播种机和2台植保无人机。

说起要购置的农机,粟茂良赞不绝口:“人工播种又慢又累,用播种机效率能提高不少,还能节省人工费用;植保无人机不仅打药速度快,还能更均匀地喷洒药剂,减少农药浪费。”

桃江县修山镇莲盆嘴村种粮大户贺丽姣也已经早早开始谋划今年需要添置的农机具。她告诉记者,去年至今,村里一直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这将更加有利于机械化耕作,从而提高种植效益。

她说:“今年,除了种好原有的1150亩稻田外,还准备再流转450亩已完成高标农田建设的稻田来种粮。”为此,她计划投资近40万元新添置2台无人机和3台履式拖拉机,并在3月初购回。

“这台机器油耗低,一亩地油耗成本不到8元钱,还能享受30%左右的政策补贴,2500元左右就能开走。”2月10日,在安化农机销售门店内,前来选购农机设备的李贵才认真听着介绍。

去年,他在青山园村承包了4亩地,主要种植玉米、红薯、水稻等农作物。传统的人工翻地效率低,在体验到周边农户使用农机实现高效生产后,他打算挑选一台适合的农机,让自家的土地也跟着“跑”起来。

“相对人工种植,使用农机既省了人力,也节省了时间。”李贵才说。

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确实联合发布的《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中提到,将水稻抛秧机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参照水稻插秧机报废补贴政策予以支持。对于报废并更新购置采棉机的情况,最高补贴额从单台6万元提高到8万元。田间作业检测终端、植保无人机、粮食干燥机、色选机和磨粉机也被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各地区将按规定测算具体的报废更新补贴标准。

初审:向莉莉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