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县传真 > 正文

新农人面朝屏幕背朝“云”种田

2025-02-14 08:25 作者: 陈智慧 来源: 5096 次阅读

“我们的高标准农田改造已接近尾声,请来的专家正在进行土壤保养和农机保养,马上就能开工啦。”近日,在岳阳县筻口镇潼溪村,董敏芳穿梭在田间地头、育秧大棚和农机仓库,仔细检查合作社的春耕备耕情况。

10多年前,董敏芳辞去大型企业高管的职位,返乡创业成为一名职业农民,并成立了岳阳县润升水稻专业合作社和岳阳县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一条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为主线的粮食产业模式。

“我是农村出身的,一直希望农民可以轻松种田,同时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现在我做到了。”经过几年的发展,董敏芳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社会化服务中心,拥有70余台(套)农机装备,同时还有1200余合作的农机设备,满足了从育秧、机耕、施肥、机插、飞防、收割、仓储到烘干的“一条龙”式机械化服务,让种粮农户真正做到“人不下田,谷不落地”。

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董敏芳带领合作社员工建立了10万平方米的智能育秧基地,配备两条育秧流水线,实现自动播种、施肥、喷灌及智能控温等现代化育秧作业,每季能为2万多亩稻田提供机插秧苗,是我省最大的旱地集中育秧基地。

去年,合作社还将智能育秧系统、高效节水灌溉、秸秆综合利用、质量追溯体系相结合,建成了岳阳市首个全过程远程监控、远程控制的900亩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牛耕到机耕,从莳田到机插,从手摇式喷药到“飞防”,董敏芳带领乡亲告别了日晒雨淋的苦和累。

站在刚刚改造好的高标准农田旁,董敏芳一边精细盘算着即将开始的春耕备耕,一边踌躇满志地规划新一年愿景:在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数字化和智能化结合的新型农耕方式,让新农人面朝屏幕背朝“云”种田;同时大力促进农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

初审:田文娟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