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候吃上印花粑,是许多衡阳人记忆中的味道。近日,在衡阳县集兵镇红星村印花粑制作手艺人潘长征的家中,一家人正忙着制作印花粑。搅拌好的高粱粉被揉成一个个小团子,然后将它按压进制作印花粑的模具中,只需轻轻一磕,一个印花粑便制作完成。
潘长征制作的印花粑主要分为高粱印花粑和白米印花粑两种。他每年都会在本地收购大量高粱,将高粱浸泡、淘洗、沥干水分,再碾磨成粉,根据高粱的软硬加入适量的籼米调和口感。刚蒸熟的印花粑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晾干后放冰箱里冷藏,想吃的时候用菜籽油煎至表层微微金黄,再撒上白糖、芝麻便可享用,咬上一口,外脆里糯,甜甜的味道瞬间填满味蕾。
潘长征制作印花粑的每一道工序都按照传统工艺,并将产品拿到附近乡镇上的集市售卖,深受市场欢迎,产品供不应求,每年的印花粑销量能达到5万余公斤。“我们现在每天制作200公斤左右印花粑,1个月就是5000公斤左右。”潘长征介绍,每到年底订单多的时候,他就会请亲友和邻里来帮忙,一起制作饱含美好寓意的印花粑。
印花粑承载着衡阳人民的饮食文化,是连接着无数游子与家乡的纽带。如今,随着特色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手艺的认可,印花粑这一土特产逐渐从乡村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带动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