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县传真 > 正文

我省持续放大“小田变大田”改革效应

2024-12-12 14:40 作者: 向莉莉 尹俊和 刘建飞 来源: 6481 次阅读

12月2日,在道县祥霖铺镇自力村“小田并大田”项目施工现场,一眼望去,现场车辆穿梭,机器轰鸣,挖掘机、推土机对小田、小路、田埂进行统一规划平整,已经初步建好的大块田地平整有序。

“以前村里最大的问题是村民耕种的地没有连在一起,零零碎碎又离得远,而且田沟很小,导致很多田引水不方便,种粮大户都不愿意流转。”自力村党支部书记龚胜昌介绍说。

村民崔万宋家就是典型的例子。20多年前他家分得5亩多田地,这些田地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最小的不到一亩还有几丘田的淤泥比较深,农机根本下不了田。这些田没人愿意流转,崔万宋只能带着一家老小采用传统的方式耕种,费时又费力。今年的“小田改大田”让他高兴不已,自己家的“碎田”不仅被并到了一起,而且经过改造清除淤泥以后,农机也方便下田了,他的种粮积极性高涨起来。

从去年开始,道县积极推行“小田并大田”整村推进工作,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实施改造,通过耕地质量提升、耕地功能恢复、耕地生态建设、整治补充耕地、建设用地复垦等各项工程,让土地集零为整,努力实现耕地集中连片化、种植机械化、产业规模化,切实提高农户种粮的积极性。

我省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田块“碎片化”现象普遍,导致耕作效率不高,机械化耕作受到限制,农民种田意愿下降,一些地方的田地甚至出现抛荒现象。从2011年开始,我省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平整,开展“小田”改“大田”示范,进行田块整治。

今年年初,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探索“小田改大田”等做法,鼓励有条件的村组探索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

“最近这段时间天气好,我们加班加点施工赶进度目前已经平整了40多亩地这里总共有130多亩,争取12月底全部完工。”在攸县皇图岭镇丹塘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现场施工负责人刘凯中介绍说。在他身后,工人们正抓紧时间修筑水渠,田地上,挖掘机轰鸣,对田埂田坎进行平整,将“小田”变成“大田”。

丹塘村原有的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渠道窄小,旱季缺水,雨季又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加上碎块田较多,影响了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和种粮积极性。今年,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实施改造后,小田变成连片良田,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今年,江永县潇浦镇接龙桥村的种粮大户欧阳义平已经尝到了“小田”变“大田”的甜头。他高兴地对记者说:“之前村中田块零散,从犁田到收割都需要大量人力。如今小块土地整合成大田,不仅自己种地效率高多了,经济效益也翻了倍。”

初审:向莉莉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