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村近40公里的沟渠边林木开始受益,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2万元。”11月20日,益阳市大通湖区金盆镇南京湖村党总支书记卓宏端开心地对笔者说道。
南京湖村境内共有6条排灌沟渠,全长近40公里。以前,沟渠两旁谁占谁使用,有的种菜、种树、堆放柴火,有的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给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很大阻力。
从2022年开始,南京湖村通过召开屋场会、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后,决定将全村沟渠两旁空地全部收为公有。
结合耕地保护、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全域旅游发展等,南京湖村探索“村+合作社”林苗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导入协商收益比例分成的合作共赢机制。当年,该村共收回沟渠折合总面积180多亩,种上了枫叶、紫科、柚子树、枇杷树、金丝楠木、桂花树等10多种林木20000多株,如今部分林木已经开始产生效益,预计今后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南京湖村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大通湖区委、区管委会的肯定,并在全区推广。截至目前,全区4个乡镇共引进社会资本1178万元,发展沟渠林业经济四边折算面积1.18万亩,预计每年将为全区村集体经济增收180万元。这一模式不仅有效遏制了农村沟渠边脏乱差现象的发生,美化了乡村,又有力带动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增长。
初审:田文娟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