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县传真 > 正文

怀化探索林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2024-12-04 11:27 作者: 王国勋 来源: 14183 次阅读

怀化全市林地面积308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7.06%,三项林业标志性指标均居湖南省第一。近年来,怀化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

目前,怀化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549万亩,综合产值103亿元,逐步形成了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于一体,三产融合发展的林下经济体系。

立足优势,做精道地药材

第四次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统计,怀化境内中药材资源2340种,居湖南省第一。23个品种入选《湖南省道地药材目录》,占全省的65.7%。

怀化市在全国率先发布《怀化市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规范》,鼓励发展以中药材为主的林下种植,擦亮“中国南方中药谷”名片。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等县先后获评“中国茯苓之乡”“中国生态黄精之乡”“中国钩藤之乡”,靖州茯苓、新晃龙脑、芷江虫白蜡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在会同县地灵乡大坡村淫羊藿种植基地,成片的淫羊藿长势喜人。“我们培育的箭叶淫羊藿,是市场上目前药用成分含量极高的品种,总黄酮醇苷含量是国家药典的9至10倍。”怀化市众鑫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戴龙东介绍道。

药材好,药才好。2023年,怀化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含野生抚育)达到135万余亩,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10.8亿元,同比增长20.4%。

因地制宜,崛起“一县一特”

靖州的茯苓、新晃的黄精、洪江的雪峰乌骨鸡……怀化市林下种植在13个县(市、区)全面开花,形成县域特色主要品种,形成“一县一特”“一县多特”。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是全国最大的茯苓集散地。2023年,靖州茯苓贸易大市场年交易量11万吨,年交易额20亿元,占全国交易量的70%,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

新晃侗族自治县细叶黄精多糖含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的2.8倍。全县黄精育种、育苗、示范基地、集散、加工、康养全链条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产业融合逐步成型。“中国新晃国际黄精城”年加工集散黄精鲜货4万吨、黄精干货6000吨,占全国交易额的35%。全县黄精产业链有近30家企业,黄精初加工能力约3万吨。

2023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对洪江雪峰乌骨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湖南云飞凤农业有限公司大力推行洪江雪峰乌骨鸡林下生态养殖,通过“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模式,建设、发展和带动乌骨鸡养殖基地570多个,养殖户增收2000万元。

业态融合,探索多元发展

石斛铁锅鹅、黄精鸭、天麻鱼头豆腐汤……7月13日,怀化市举行“怀味药膳”与《怀化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验收指南》发布会,现场公布了首批142道怀味药膳四季食谱。

首批“怀味药膳”主要以黄精、茯苓、天麻等怀化道地药材和优质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这是一种食材与药材的深度融合。”怀化市中医药膳专家技术组副组长、湖南医药学院药学院副院长刘建新介绍,药膳美食不仅美味可口,且具有较高的调理价值。

此外,怀化注重森林景观应用,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目前,全市开发了溆浦穿岩山和山背花瑶、鹤城区黄岩、芷江三道坑等景区。其中,怀化市鹤城区黄岩大坪村通过森林资源集中托管,形成“公司+村集体+农户”开发模式,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以溆浦穿岩山和山背花瑶开发为主的“溆浦雪峰山文旅”,入选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从零星种植向规模化发展,从原料售卖向精深加工转变,从单一产业向多元化发展。得益于多年来的精心布局,怀化林下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分享到:
头条推荐
数字创意“造梦人”丨《科技湘军勇登攀》创新创业演讲季第八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