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新田县三井镇大坪头村,只见村庄干净整洁、村民其乐融融,过去杂草占地、旧房占道的场景不复存在,转角遇绿、行路舒畅成为现实。
改变,始于一场全村参与的村庄美化行动。今年,三井镇在各村(社区)开展人居环境大提升,大坪头村因地制宜对村庄进行重新规划,并定下由“村干部带头、村民参与、全村实施”的行动方案。但在落地时,行动中涉及的“六小园(即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竹园、小家禽舍和小公园)”建设却让村“两委”头疼不已:村集体资金不够、村民积极性不高,除了简单的卫生清洁,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大坪头村有1500余人,这几年,村里通过“烟稻轮作”等农业发展模式,产业、综合治理等方面持续向好。为了让村庄环境加速“蝶变”,该村党总支书记郑兰兵提议:“由村干部垫付资金,用于实施道路修缮等工作。”这个想法得到了全体村干部的积极响应。
“我垫2万元”“我出挖掘机”“我先拿出3万元”……短短几天,大坪头村“两委”干部垫资近16万元。村里决定在拆旧、修路的同时,在村民聚集区建立可供休闲的小公园。经过走访调研,村“两委”选中了村主干道旁的一块空地。
“这里是出村和前往田间地头的要道,村民走到这里会稍作休息。每到夏天,很多村民还会拿着凳子到这里纳凉。”郑兰兵告诉笔者,选址优势明显,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一项挑战:所选地块属于一名村民个人所有。这一消息在村里引起了广泛关注,村民们对此议论纷纷,项目进展一度受阻。对此,村“两委”提出“以地换地”的思路。
“我就把自家的地换给村民。大家看到,村里的干部这么尽心尽力,对村庄美化项目就更加看好了,主动要求参与的村民一拨接着一拨,到现在基本是家家户户都参与。”郑兰兵说道。
村干部垫资换地的事迹,激发了村民参与建设美好家园的热忱。不少村民主动出资,对闲置荒地进行绿化美化;家家户户出工出力,通过砌花墙、围栅栏、修篱笆,种果树、种花草,让原本杂乱无章的空地变成了独具特色的“六小园”。村民郑四明告诉笔者,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大家都抢着当美丽家园建设的志愿者,生怕自己落后。
以此为契机,大坪头村还修订了村民议事制度,村里的事情怎么干?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议一议、谈一谈。如今,从房前屋后环境治理到村里发展规划,从打造文化长廊到增加村民休闲场地……村民站C位、出谋划策,已经成为大坪头村的常态。
初审:田文娟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