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在常宁市荫田镇水肥一体化油茶基地,成片的油茶树郁郁葱葱,枝头挂满了红艳艳的油茶果。这正是常宁市全面推行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出的丰硕果实。
在水肥一体化、精准气象服务等现代科技与优良的营商环境共同加持下,常宁市66.8万亩油茶林披上金黄色的盛装,一颗颗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枝头,迎来丰收采摘季。
“油茶水肥一体化是将灌溉和施肥融为一体的现代高科技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灌溉施肥效果,能将油茶产量提升30%以上,实现节本增效。”常宁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雷孝斌说道。
油茶经营户刘明湖是水肥一体化的直接受益者。他说,通过将喷灌与施肥有机结合,不仅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水肥的利用率,而且大大提高了油茶抗旱保苗能力。“我的800亩油茶进行水肥一体化改造后,每年油茶产量都在提升。今年预计每亩鲜果产量在750公斤左右,总产值约200万元。”刘明湖说道。
与此同时,常宁市气象局与油茶企业联手打造的专业气象服务平台,实时监测油茶产区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参数,通过移动终端即时推送预警信息,确保油茶种植户第一时间掌握天气动态,合理安排采收工作。“我们根据天气变化开展修剪、调整密度、施有机肥等工作,对提升油茶产量帮助很大。”油茶种植大户唐小冬说。
俗话说,“寒露到霜降,茶油上树旺,霜降节后多一日,油茶树上多一滴。”为确保适时收摘茶籽、油茶高产高质,保护油茶种植者的权益,常宁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强对油茶收摘秩序的维护,实行网格化责任管理,统一开山、统一收摘,严厉打击非法抢摘、盗摘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让每一颗油茶果都能转化为最大收益。
“实践证明,霜降后采摘的油茶籽比霜降前出油率提高26%,而且茶油的口感更好、品质更高。”雷孝斌说道。
常宁市聚力打造“中国油茶产业第一强市”,成功获评全国油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油茶示范林基地试点县等多个荣誉称号,“常宁茶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出台全省首个茶油地方标准。通过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和社会参与,油茶产业已成为常宁市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绿色崛起的富民产业。2023年,常宁市茶油产量1.498万吨,综合产值突破49亿元。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