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记者来到炎陵县十都镇青石岗村,只见满山林下和房前屋后的一丛丛箬竹长势喜人。在省林科院竹木研究所的帮扶下,该村依托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大力发展箬竹产业,今年箬竹亩产值可达6400元,有力地推动林农种植增效和村集体增收。
山坡上种植的箬竹
2023年,省林科院竹木研究所主持的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粽叶用箬竹分株容器苗高效培育技术示范与推广》落地青石岗村。该村建设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箬竹遮阳育苗大棚,预计可生产优质箬竹容器苗15万株,经济效益有望突破70万元。
青石岗村党支部书记黄培发告诉记者,自2019年以来,该村已带动40余户农户参与箬竹繁育、种植和加工全产业链。今年箬叶按照不同的收购标准,鲜叶均价为每公斤8.4元;每年可从5月采摘至10月,亩产鲜叶800~1000公斤。
箬竹遮阳容器育苗大棚
省林科院竹木研究所艾文胜研究员介绍,箬叶有清热解毒、止血以及消肿等功效,可以用于包装和点缀食材,还能入药。箬竹具有喜阳耐荫和矮秆等特性,在疏林地、幼林地和房前屋后种植,或在坡地农作物间进行套种,既可防治水土流失,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效益。箬竹在我省每年11月至来年1月种植最佳,有助其竹鞭生长发育。
箬竹的自然变异株
由于箬竹上存在繸毛,在收购过程中,箬叶一旦粘上繸毛,将极大地影响收购价格。同时,箬竹一旦开花,长达3~4年将毫无收益。该村繁育的箬竹品种为阔叶箬竹,该苗木利用近年来天然开花下种生长的母株繁育,可极大程度降低开花风险,且叶片大、繸毛少。此外,在当地繁育箬竹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箬竹的自然变异株,该变异株叶片有金色条纹状斑纹,品质优良。科研人员将利用该变异株进一步繁育,稳定其性状,并进行品种登记,助力我省箬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箬叶多用于食物包裹物,因此林下种植的箬竹不能施用农药。”省林科院竹木研究所彭超博士告诉记者,团队将开发生物农药用于防治箬竹相关病害。同时,将利用箬叶开发吸管、饲料和芳香油等产品,提升其产品附加值。
2019年以来,省林科院竹木研究所持续在炎陵县开展科技定点帮扶。项目在炎陵县垄溪乡建设林下箬竹400亩示范基地,目前已初见成效。炎陵县正在大力发展箬竹产业,箬竹资源已突破1.8万亩。明年,该县将在稳定箬竹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逐步推广箬竹容器苗栽培,提升箬竹产量和品质。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