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县传真 > 正文

薛永强:让“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2024-10-30 16:57 作者: 李保 来源: 50613 次阅读

连日来,在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乡凤凰桥村的稻田里,一台台秸秆打捆机来回穿梭,收拢、打捆、成团一气呵成。这些打捆好的秸秆将被集中运往湖南江南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做成牲畜饲料后销售。

“前些年,秸秆处理问题一直是农户的‘心头病’。”该公司负责人薛永强介绍说,秸秆其实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综合利用的资源,不仅是牛羊及部分家畜的重要饲料来源,还可用于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生物基材料等多个方面。

薛永强出生于笔架山乡的一个农民家庭,研究生毕业后在深圳从事项目策划相关工作。2017年,他决定返乡创业,开始尝试秸秆饲料化加工。

经过多方市场调研,薛永强发现,贵州、四川等南方高原山地冬季牧草紧缺,市场对秸秆类饲料的需求更大,收购价格也更高。但普通秸秆不易贮藏,夏秋湿度大,易发霉腐烂。“青贮就是通过密封发酵的方法,让秸秆类饲料能够达到两年的保质期,发酵后的饲料变得香、甜、软、熟、稍带酒味,营养流失在5%以内。”薛永强告诉笔者,而且对家畜来说,青贮饲料口感更好,更易消化吸收,颇受市场青睐。

“秸秆青贮做饲料在北方比较常见,但在南方还未大规模推广,且北方的饲料运到南方成本颇高。”薛永强敏锐地意识到其中的商机,立即与赫山区农业农村局合作,尝试制作秸秆青贮。2020年,他成立湖南江南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并组织公司团队自主研发了履带式青储收割机,可即时将秸秆打包并就近包膜成块运输,方便快捷。

“我们从农户手中按照450元/吨(干草,上门收割回收)的价格收购,加工成干草饲料后以750元/吨的价格出售, 除去各项成本,净利润可达100元/吨。”薛永强给笔者算了笔账。

为进一步扩大公司的秸秆综合利用规模,2021年,薛永强购置了全新生产线,投入大型收草设备20多台,构建了完善的秸秆收购、储藏、运输、加工体系。目前,该公司日打包量最高可达4000亩;全年可消化和饲料化利用水稻秸秆60 万余亩,年产干草饲料5万余吨。

随着秸秆综合应用的推广和发展,农户对秸秆的看法也在改变。“以前是一烧了之,后来管得严,不能烧也不敢烧。现在,稻谷收完后,秸秆留着,薛总会派人上门收集,我等于坐着把钱赚了。”该区兰溪镇苏家湖村一位村民笑呵呵地说道。

谈及未来发展,薛永强充满信心地表示,赫山有百万亩稻田,随着公司的产能逐年扩大,将持续做好农作物秸秆回收再利用工作,让秸秆“秸”尽所能,真正让“包袱”变成“财富”。

初审:田文娟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分享到:
头条推荐
邵阳茶企入编《中国茶全书》国家卷评审会议在邵阳市农科院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