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县传真 > 正文

湘潭桥市村:箱包厂“织”出群众就业致富路

2024-08-29 02:09 作者: 潘文琦 来源: 39309 次阅读

“每个月到手近5000块钱,给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近日,看着刚到账的工资,湘潭县茶恩寺镇桥市村村民杨思婉难掩内心的喜悦。

 今年年初,杨思婉结束了10多年的“深漂”生活返乡,来到湘潭桥市箱包制造有限公司工作。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杨思婉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业务骨干,工资也跟着上涨。

“湘潭桥市箱包制造有限公司由村集体投资兴办,目前工厂面积有400 多平方米,月产值约12万元。”桥市村党总支书记尹友根介绍道。

“两年前,桥市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仅5万元由于缺乏产业,村内劳动力大量外流。”尹友根回忆说,村“两委”经过调查研究后,最终决定以45万元产业帮扶项目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在村里一所闲置学校开办箱包厂。

十几台缝纫机、30余名工人、承接零散小订单……去年10月,桥市村的箱包厂建成投产,是一片面积不大的“作坊式车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箱包厂当年就完成销售额1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一举突破10万元大关。

“开门红”让大家看到希望,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进厂上班,订单大、要得急的客户也纷至沓来,扩产迫在眉睫。箱包厂乘势而上,扩增新的生产线,就业岗位增加了20多个。

“家里就剩我和75岁的老母亲,现在我能自力更生,在家门口就业,减轻家庭负担,我觉得非常满足 !”采访当天,笔者看见今年52 岁的尹卫国正在打包区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他在1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终身残疾。箱包厂成立后,聘用他从事保洁、剪线头、箱包里外翻面等简易工作,他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箱包厂通过发展村集体产业,激发村集体发展内生动力,并专门设置困难群体就业岗位,从村内定向招募7名脱贫户及5名残疾人就业,他们都人均年增收近1万元。”尹友根告诉笔者,针对行动不便及需要照顾老人小孩的群体,箱包厂推出送货上门服务,可在家完成拉链头拼装等简单工作,让他们坐在家里也能赚钱。

为解决厂内员工的后顾之忧,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还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农家书屋两项资源,打造了“职工子女关爱之家”,全面开放图书资源,并定期邀请驻村选调生上课教学,切实提升职工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桥市村,除箱包厂外,还有两家农村互助合作社就业组织每年为本地村民提供20多个固定用工岗位,向外推荐1000多个临时就业岗位。

尹友根表示,下阶段该村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高效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力争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

初审:田文娟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

分享到:
头条推荐
邵阳市科协十一届三次全委会召开